阅读历史 |

第115章(1 / 2)

加入书签

最后也没查出什么,但太祖不信,借着弹劾把宋忠调凤阳中卫任指挥使

赛哈智作为南镇抚司的百户参与了那一次调查,有一条线索恰好和那名中间人有关,于是将之“请”到南镇抚司的诏狱,“友好”的聊了个天。

一天一夜,那个被折腾得不成人形的中间人愣是只字不吐。

说到这里,赛哈智颇为钦佩,“哥哥我进入锦衣卫以来,能从诏狱里活着出去的人不多,这货绝对是个硬茬。”

黄昏眼咕噜一转,“什么时候我来会会他。”

酷刑?

我黄某人怕是不比南北镇抚司差。

赛哈智忽然想起心中惦念的事,起身把公事房门关了,贼眉鼠眼的来到黄昏身畔,一脸谄媚的道:“兄弟,哥哥待你如何?”

黄昏点头,“还行。”

赛哈智笑容越发灿烂,“都在传言你是可以预知,这事哥哥我以前不信,但陛下都信你,显然是有道理的,那你能否透露下,哥哥我将来能否……”

指了一个方向,手指在桌子上做了个爬的动作。

黄昏哈哈大笑。

赛哈智指的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那群人的公事房位置,他就是想问,能否从南镇抚司镇抚使爬到锦衣卫都指挥使去。

也贼笑道:“你真相信世上有人可以预知?”

赛哈智懵逼,“啊?”

你敢欺君?

黄昏起身拍了拍赛哈智的肩头,“欺君也分很多种,这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会的,你能不能坐上都指挥使的位置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

赛哈智急声问道:“什么事?”

黄昏拉开门走向外面,“你觉得我会找一个没前途的人合作吗?”

出了门,回首,“我去睡一觉。”

引蛇出洞,得有诱饵。

他就是那个诱饵。

赛哈智没吱声,他在思索黄昏的话里意思。

……

……

第二日,一封诏书在应天城炸开了锅。

朱棣下旨,同进士出身、南镇抚司总旗黄昏,因过失之罪致使坤宁宫宫女丧命,危及皇后,念其年幼无知,充军边疆。

吴溥管教无方,贬官一级,戴罪留在内阁。

炙手可热,见官大三级的黄昏就这么玩完了,连吴溥都遭受了池鱼之殃。

不过在一些人眼中,并不稳妥。

没死的黄昏,始终是个威胁——可以预知,这样的人被君王所用,你让其他有小心思的人还怎么玩,没得玩嘛。

所以必须弄死黄昏!

被贬而已,只要活着就是威胁,还是死人保险。

滴刑

翌日。

应天府衙派了两个兵丁,去诏狱接手罪犯“黄昏”,办完公事流程,给黄昏戴上枷锁,出了城门一直向北,带往边疆。

而在前一日,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带着北镇抚司镇抚使庞瑛,以及众多缇骑校尉,已经悄无声息的连夜出了应天城提前布局。

黄昏发配边疆的同日,悄然出城了好几拨人。

同日,紫禁城内马三保出了大内,率领数骑直奔东方,前往苏杭方向。

同日,南镇抚司悄无声息的抓了一位黑市中间人。

南镇抚司诏狱里,油灯劈啪,烛影摇曳,腥臭腐朽的霉晦空气混浊厚重,不见天日的密闭感几乎让人窒息。

不大的刑房里,放满了刑具。

若是普通人,走入刑房就会双腿发软,恨不得将祖宗十八代做过的事都交代出来,反正黄昏走入刑房后,觉得随随便便来个剔甲的酷刑,他就受不了。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那些承受酷刑的先贤们有着何等的毅力。

黄昏走入南镇抚司诏狱。

他本该戴着枷锁走在发配边疆的路上。

思来想去觉得不妥当,危险系数太高,还是选择了让替身去,破绽大一点无妨,大不了计划失败,总比自己死翘翘的好。

看着被捆绑得严严实实的囚犯,颇有些意外,以为这个嘴硬的中间人是何等不凡,不曾想竟只是个普通的小老头。

干瘦而黑,老眼浑浊。

任谁也不会将他和硬扛酷刑的硬汉联系到一起。

赛哈智轻声道:“就是他了,叫宋凌,据说年轻时候也曾读过书考过科举,可惜屡考不中,后来到黑市上求生,凭着过人头脑和人品,打出了一片天地,手底下有几十个人,这一次拿他,要不是我们行动隐秘,只怕会发生大规模械斗。”

黄昏问道:“去查过他背景么?”

赛哈智:“查过,没有特别之处,唯一蹊跷的是,他这些年赚的钱不知道去向,说出来你可别不信,他这些年赚的钱,真不比我赚的少。”

比如花红一事,宋凌拿百分之十的回扣,而他只需动动嘴皮子,让手下把消息散发出去而已,这样的业务他还有很多。

黄昏退了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