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7章(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所有官员办事都是兢兢业业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锦衣卫抓到了尾巴。

热热闹闹的新年,就这样被一场血腥之桉,弄得一点热闹气氛都没有。

永乐16年二月初六。

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朱瞻圭终于带着他的部队,来到了贝尔湖防线。

“呼!”

一股白雾从口中喷出,朱瞻圭摘下戴在脸上的墨镜,抹了抹被冻僵的脸,擦了擦眉毛和已经蓄起的胡子上的白霜,拿出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南方这个时候的季节,已经开始了冰雪消融,可在这寒冷的东北,冰冷的寒冬才刚刚到达巅峰。

在这里呼出一口气,口水刚离开口,就冻成了冰珠坠落在地。

上个厕所还要拿根棍子,一边方便一边敲着。

小的还好一点,难受的是大的。

这让朱瞻圭忍不住想起了郭老师和于老师的一个相声。

这个时代的东北季节,真跟那两位老师说的那样,带纸的用处不大,用棒子才是最方便的。

“有没有探查到阿鲁台那边的情况。”

观察了一下环境,见周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也看不出什么来,朱瞻圭便收回了望远镜,重新把墨镜戴在了眼上。

戴墨镜不是为了装酷,而是为了防止雪盲症。

不单单是朱瞻圭,手下的护卫包括所有士兵,每个人都有一个墨镜。

带着蛤蟆镜一副酷酷的胡玉,摇了摇头。

“已经派出去三波人了,到现在都没有回复,但也就是这两天回来了。”

“他们走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了,不管探查多远,三天以后必须回来汇报。”

朱瞻圭点了点头。

“通知下去就地扎营,告诉那些工匠师傅们,按照我给他们的图纸,建造防御营地。”

“天冷让大伙都冻起来,活动活动暖和些,并且告诉大家以后干活,每天三顿饭顿顿都有肉。”

“还有通知东边那边,让他们赶紧过来集结,再磨叽就按,耽误军机论处。”

“奴儿干都司那帮靖难也让他们带过来,这帮罪人赎罪的机会来了!”

:阿鲁台:悄悄的进去,打枪的不要。

“我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脑子有问题,竟然跟你来这个鬼地方!”

乌尔萨顶着迎面拍来的雪花,看着大明边境的方向,忍不住对阿鲁台一声吐槽。

饮马河畔。

鞑靼军团正踩着滑熘的冰面,一点的一点的往前挪。

草原上今年招了白灾,雪最深的地方已经过了人的脖子。

在以往这种环境,牧民们都会蹲在帐篷里不出头,抱着妻儿吃着所剩不多的粮食,等待寒冬的过去,心里祈祷的牛羊不要被冻死太多。

鞑靼人在阿鲁台带着刚回到草原,还没调转方向大雪就降了下来。

很多人都建议,等明年开春或者是大雪停了以后再出发。

但却被阿鲁台给拒绝了。

用阿鲁台的话说,这个时候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你们想着休息,明人肯定也会这么想,防备绝对会降到最低。

到时候我们悄悄的过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攻下无所城。

而明军主力那边也会晚收到消息,我们有更多的调整时间。

等来年冰雪消融,北方战事结束,明军主力赶过来的时候,道路必将变得泥泞。

明军的大炮笨重,在这种泥泞的路根本就走不快。以朱棣急迫的心理,必定会下令抛弃重炮,只携带小炮轻装前进。

明军失去了重型火炮,对我们的威胁将会大大的缩减。

没有了重型火炮的大明,就是失去了牙齿的老虎,一击就倒。

只要打败了大明主力军团,大门的土地,财产,粮食,奴隶,女人你们要多少有多少。

最后阿鲁台做出总结。

眼前吃点苦,日后好享福。

眼前享着福,日后必吃苦。

阿鲁台说话还是很有感染力的,听完他一番分析加忽悠,手下们都觉得非常正确。

明军的那种重型大炮,他们可是领略过,可不想再尝试一回,所以他们就稀里湖涂的跟着阿鲁台,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想象,慢慢的向奴儿干都司而去。

在鞑靼人行军队伍数里外,一个披着白披风,眉毛胡子上挂着白霜的汉子,正举着望远镜观察着阿鲁台军团。

“娘的,来的这么快!”

这是一名护卫营的哨探,是两天前被派出来的。

按照约定,第3天日落之后,不管走多远,第4天就要返回。

从出来到现在已经两天了,一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汉子便考虑着准备回去。

结果他只是简单的吃了顿午饭的时间,敌人就来了。

看着远处那黑压压的人潮,汉子吸了吸鼻子,收回望远镜一点一点的往后挪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