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1 / 2)

加入书签

并且在书中直言。

孔家身为圣人后人,为曲阜,为山东,为天下百姓着想,孔家决定封府自救。

并且为了防止一些胆小之辈逃离孔家,将瘟病传出去伤到天下百姓,衍圣公请求太孙殿下派兵围住孔府,不许换任何一个人离开。

太孙殿下得知此事,内心对衍圣公此举钦佩的同时,也派兵封住了整个孔府。

孔府封闭的那日,年仅13岁的衍圣公,在城墙上高声立言。

曲阜孔家乃圣人之后,为曲阜百姓,山东百姓,天下百姓,孔家全体上下,愿与瘟神抗争到底。

更在其后高声大喝:“圣人威严不可欺,小小瘟神竟然敢在圣人道场作乱,吾孔家必斩之!”

衍圣公虽年幼,其言却振聋发聩。

孔家上下无论男女老幼,个个众志成城,誓与瘟神抗争到底。

皇孙朱瞻圭闻衍圣公之状言,观孔家上下之壮举,内心触动之下忍不住热泪盈眶,跪地向圣庙三叩首,感谢孔府上下为曲阜,为山东,为天下百姓做出的牺牲。

全军将士更是高声大喝为圣人助威。

看完了文书上的内容,卢鑫愣愣的看着朱瞻圭。

脑子里都在想着,孔家有这么伟大吗?

注意到卢鑫的表情,朱瞻圭笑着道:“孔家乃是天下文人的信仰,如果要把真实情况说出去,恐怕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为了防止出现乱子,再加上他们毕竟是圣人后人,给他们一个体面,还是有必要的。”

卢鑫听完佩服的连连拱手。

殿下果然不愧是皇上最看重的皇孙,这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原本卢鑫以为,孔家人得罪了朱瞻圭,朱瞻圭在往朝廷奏报的时候,估计会把孔家人的丑态写出来,让朝廷的人好好笑话一番,以解心头之恨。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圭不但没有那样做,反而把孔家写的如此悲壮感人。

说实话,如果是不知道实情的人看到这份文书,绝对会被孔家的大无畏精神,感动的一塌湖涂。

看来自己以前觉得太孙殿下会报复孔家的想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就这样,这封文书在山东地位最高的两个人确认下,被送了出去。

“什么,山东发生了瘟病!”

第一个收到这本书的,就是已经到运河的朱棣。

在送信人禀报之后,朱棣心里瞬间就是一紧,担忧起了朱瞻圭的安全。

瘟病这玩意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一旦被染上了,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

现在朱棣脑海中的想法,就是把朱瞻圭给召回来,让其离瘟病有多远就走多远。

“皇上,让奴婢来念吧!”

旁边陪伴的一个太监,在听到这个信使是来自有瘟病的地方后,直接冲上前夺下了朱棣要接过来的文书。

同时,对着护卫连连使眼色,让他们赶紧把这个信使送走。

护卫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危险,连忙走上前客气的请这个信使先离开。

等信使离开后,几个护卫又护送着朱棣去了另外一条船,然后又麻烦的换下来朱棣衣服洗漱了几遍后,喊来御医为朱棣诊断了一番,确认没问题了才放下了心。

坐在新船上的朱棣,脸色凝重的对着站在船头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念吧!”

“孙儿朱瞻圭叩问金安!”

小太监展开文书,先念了朱瞻圭的问安,随后开始缓缓道:“几天之前,孙儿收到了衍圣公的信件,他在信中讲,曲阜孔家发生了瘟病,在发现的同时,他就……”

小太监的声音朗朗响起,细细聆听的朱棣,表情从刚开始的担忧变成了凝重,最后却是变成了古怪之色。

百盟书

“瘟病发现的第二天,孙儿领兵到达曲阜,如今,在衍圣公的配合下,封锁了整个曲阜孔府。”

“现曲阜各个医师,以及孔府学医者都在努力研究病症。”

“我等所有人都有信心,在圣人的庇佑下战胜小小瘟神,请皇上请朝廷放心,大明必胜!”

听完了这白的不像话的文书,朱棣看着小太监在经过护卫确认没念错以后,丢入火盆燃烧的文书,陷入了沉思。

孔家的人刚得罪那小子,就遭了瘟病,这也太蹊跷了吧?

会不会是那小子下的手?

朱棣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是朱瞻圭搞的鬼。

不过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瘟病可不是普通的东西,一旦控制不住,那死的可不是一两个人。

而是整个城池,整个区域的死人。

朱瞻圭胆子再大,也不可能用这种杀敌1000自损2000的手法。

想来想去,朱棣最后肯定。

这件事可能真的是意外。

俗话说得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孔家之人为了自己祭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