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1 / 2)

加入书签

两个多月下来,抛石机都坏了三十余架。

这熟能生巧,一罐罐石油若炮弹一般,命中率居然高达六成以上。

虽然这跟南唐水师过于密集也有关系,但这一百五十余步的距离能有这种精准度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尤其现在还是东风。

罗幼度选择走濠水绕一圈出现在淮水下游,并非单纯地想要堵截南唐水师,而是看中了这个季节淮水流域多刮东风这一季候特点。

罗幼度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般神奇,但是他会问,会打听。

他问的不是精于天象的老学究,而是靠着淮水吃饭的老渔夫。

他们或许不识字,或许没有什么文化。

但是你问他淮水什么时候刮什么风,什么时候会有雨,什么时候不宜行船。

或许不是百分百准,但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

当然如果老渔夫算错了,亦不打紧。

真要刮了西风,罗幼度自然不会出现在淮河下游了,他会准时地出现在东淝河的入水口。

出现在淮水下游并非是他慢,而是因为东风。

未经提炼的石油最大的特点就是烟重。

原石油里杂质太多,一旦烧起来会生出成倍的黑烟。

东风一吹,带着微毒气体的黑烟宛如化学武器一样,将整个南唐军都掩盖其中。

人类脆弱的眼睛受不住黑烟的刺激,熏得南唐兵士睁不开眼睛。

船舰失去了控制,随着水流挤撞在一起。

黑烟中还夹杂着烈火。

火借风势,越烧越旺。

侥幸处于边缘未受波及的唐军都吓傻了,根本不敢再战。

或是弃船跳水,或是调转船头,或是直接冲向罗幼度的大军。

机敏的选择缴械投降,那些未曾缴械的兵士都逃不过周兵的射杀。

整个南唐水师陷入了恐慌之中。

如此效果即便是罗幼度都未曾预料。

听着那一阵阵凄惨的叫声,罗幼度心底隐隐有些不好受,深吸了口气,暗忖:如果可以,这种手段还是尽量用来对付契丹吧。

似乎感受到了罗幼度的心情,张琼在一旁说道:“大哥,这战场伤亡,在所难免。”

罗幼度瞬间平复了心情,说道:“我晓得,今日不消灭他们。来日,他们一样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伤亡可能更大。这个世道,由不得我们来选。”

“传令下去,往后撤一里,免得受到波及。另外再派遣游艇打捞尸体,救援侥幸存活的兵士。尸体统一埋于岸边,再立一个墓碑。”

或许伤亡不可避免,但罗幼度心底深处始终保留着一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人工呼吸

罗幼度并没有乘坐从刘彦贞那里夺来的五层楼船。

楼船通常只适合担任指挥舰,实战效果在江河中并不比斗舰强多少,而且过于笨重不适合今日情况。

万一火势压不住,或者老天不让他赢,临时东风改西风,跑都没地方跑。

故而此番出战他以斗舰为主舰,而且斗舰后边还有一艘游艇跟着。

真要有什么意外,虽说丢脸,但该逃的还得逃。

且不闻未来的赵匡义就凭借一手驴车漂移,名垂青史!

斗舰徐徐转向,已经接到命令的游艇开始行动。

他们喝令侥幸逃出生天的南唐船舰缴械投降,人道地打捞尸体,救援落水兵士。

忽然余光一闪,罗幼度发现两名兵士吃力地将一位赤身大汉往船上拖。

对方或许太重了,两人无法将他搬运上船。

旁边一名投降的南唐兵士在征得身旁周兵同意之后,慢悠悠地下水,游到近处,从水下托着那人的屁股,将他推上了游艇。

赤身大汉翻了一圈,仰面躺在游艇之上。

罗幼度突然怔住了,那大汉的胸口赫然刺着一头咆哮的猛虎!

闽越族人向来有刺青的习俗,罗幼度记得敌将林仁肇绰号“林虎子”,这个绰号就来源于他胸口刺着一头活灵活现的猛虎。

据说是他少年时,在武夷山上中偶遇猛虎,将猛虎打晕后,捉至村中,让村里的老师傅照着活老虎刺的。

瞬息间,罗幼度惊喜地叫道:“快,快将他运上船来。”

如果真是林仁肇,那他真是捡到宝了。

看着那名南唐水兵又游去另一艘游艇帮着救人,罗幼度再度下了一道命令,让愿意帮着救援的南唐兵可以参与救援,但人数控制在百人以内。

很快便有数十南唐军的兵士凭借高超的水性,或是救人或是搬运尸体。

这两军生死存亡的战场之上罕见地出现了一幕诡异的画面。

斗舰调转了船头,罗幼度见远处的烟、火已经有消去的迹象,并没有急着离去,而是来到了那赤身大汉的身旁。

罗幼度并没有直接上前,而让张琼上去看看赤身大汉的心脏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