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1 / 2)

加入书签

刀牌手居于前部,长矛手左右翼压阵,弓弩手位于中心,一步一步地向前逼近。

赵匡胤眯着眼,手搭凉棚向前望去,看着对方的五千军阵,脸色有些凝重。

对方这布阵并不惊奇,可正打在了自己的软肋之上。

兵力的劣势。

对方以五千兵为前部,其中弓手就占据一半。

这是算准了自己不敢以骑兵冲阵,拿住了自己不敢与之对射的命脉。

“守忠,你率刀牌手突击,对方对面兵多,弓弩多,互射我们会吃大亏,你以最快的速度缠上对方,让对面的弓手失去作用。”

“政忠,待守忠缠上对方前军后,你领长枪手迅速加入战斗,在守忠身后布置枪阵,随时与守忠互换方位……”

“光义你领一千五百骑兵迂回至敌右翼,随时听我号令,若有机会亦可自行出击。”

一个个命令从赵匡胤嘴里下达。

刘守忠、王政忠、杨光义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归队,调拨本部兵马出战。

随着沉闷密集的战鼓声急促地响起,周军阵前数以百计的旌旗开始移动。

红胄红甲的殿前军在刘守忠的指挥下,四十五度角高举着盾牌,开始徐徐助跑。

在进入对方一箭之地的时候,瞬间加速向前突击。

无数利箭飞石宛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地飞来!

箭矢射在盾牌上好似倾盆大雨瞬间落下。

尽管盾牌抵挡了绝大多数的伤害,可依然还有许多兵士因各种原因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周军训练有素,根本不顾中箭的袍泽,趁着第一轮弓箭刚刚结束的空隙冲到了对方三十步之内。

然后几个呼吸的功夫,两军前部狠狠撞击在一处。

截断后路

滁州。

赵普满腔热血给赵匡义无视,心中自是郁闷。但该过的小日子还得过。

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不在,窦仪、赵普分管滁州军政,全权负责滁州一切事务。

两人意图效仿罗幼度在庐州的淮盐政策,拉拢民心,巩固大周在滁州的根基,给赵家兄弟擦屁股。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再好的仁政,也需要施展的空间。

罗幼度本就因逼降孟蜀名动天下,当世一流俊杰。他入庐州持军整齐,秋毫不犯。即便如此,那些商贾一样不信罗幼度会以持正的态度跟他们做生意。

第一桶金还是罗幼度强收“保护费”获取的。

商贾得了利之后,再配上罗幼度的名望,庐州上下方才令人放心与之交易。

和州士绅也是如此。

若无庐州打下的基础,他们哪里会轻信罗幼度的三言两语?

但窦仪、赵普又是哪个山坳里跑出来的人物?

窦仪尚好,至少还有一个进士身份,文学功底扎实,与城中士绅往来不受讨厌。

赵普就惨了,虽有满腹韬略,但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全,也就对《论语》较熟。跟真正读过书的士绅大儒交谈,一开口文化功底就露馅了。

尽管没有表现出来,可心底那股赤裸裸的鄙视,赵普焉能感受不到?

滁州府库给赵匡胤用来嘉奖将校,城中士绅商贾也给赵匡义搜刮了遍,用来犒军。

就窦仪、赵普手中根本没钱收盐,想要跟罗幼度那样卖名?

谁又鸟他们?凭什么取得滁州士绅商贾的信任?

故而窦仪、赵普面对赵家兄弟丢下的烂摊子是一筹莫展。

有一份好的答卷摆在面前,他们没墨水抄不下去。

只能两人大眼瞪小眼,毫无办法。

“则平……”窦仪见淮盐路不通,打算亲自下乡入县:“秋收将至,州府内的县村亦有躁动,不能让他们受到白甲军的影响,我亲自去拜会县令、耆老,让他们帮着安抚民心。滁州城就交给你了……”

赵普苦笑答应,心底也开始后悔为何早些年不多读一些书。

看着窦仪遗留的公文,赵普取过来处理。

这类州府琐事,对于赵普来说那是小菜一碟。

虽诸事繁杂,但他能轻易寻得源头,抓住根本做出精准的判断。

做好一切,赵普觉得肚中饥饿,走出办公署,迎面却见十余骑冲到了近处。

一位身着铠甲的大将已到近处,长枪直指赵普喉间。

赵普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遍布额头。

来将高居马上,冷声道:“长史窦仪?还是判官赵普?”

赵普不敢隐瞒道:“赵普!”

“窦仪呢?”

赵普道:“一早出城去了,说是去附近县村安民,具体在何处,也不清楚。”

赵普最识时务,一点也不犹豫,但也不算卖窦仪。

他知道窦仪大概去处,只是说了府衙人尽皆知的东西。

来将将长枪收回道:“将他给我绑了,速度控制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