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1 / 2)

加入书签

可要说对百姓多关照多体恤,纯属胡说八道。

赵匡胤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百姓死活,与他一个将军何干?

赵匡义意外看了赵普一眼,他心思深沉,看出了赵普有投奔他们兄弟的意思,和悦笑道:“赵判官过奖,皆是为官家效力,自当尽心竭力。不知赵判官有何高见?”

赵普、赵匡义立时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赵普心情激动,大有指点江山之感,高声道:“百姓所思所想,不过是简单地活下去尔。只要满足这点,他们必不会反。只要稍作安抚即可。滁州当下关键在于士绅未能领会朝廷仁政,在下提议效仿罗都指挥使在庐州之仁政,以利益拴住滁州士绅。同时百姓亦会获利,必不会受周边影响。”

赵普的眼光还是极其毒辣的。

赵匡胤轻视文人,入城时打了滁州名门贺家一马鞭。

以至于贺家玻璃心碎,不甘受辱。

赵匡义杀鸡儆猴,灭了满门。

此举多多少少造成一定不安影响,赵普如此提议,便是想以此化解城中士绅矛盾。

窦仪为人方正,有其父之风,并不在乎赵普的行径,只要利在大周,便不予理会,此刻说道:“赵判官此言大善,幼度先生国之栋梁,于庐州戳破伪唐弊政,令得庐州上下百姓归心。我等当效仿此举,稳定滁州士绅百姓之心。”

五代十国重武轻文严重,少有文士能屹立于风口浪尖之上。

昔年长乐老冯道是一个,然后就是现在的罗幼度。

冯道此人,后世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是这个时代上到君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无论贤愚,皆对之推崇备至。

而罗幼度逆浪潮而起,在这个武夫当权的时代,文治武勋超然于世,同样备受推崇。

窦仪就是罗幼度的小迷弟。

赵匡义看着面前一个两个罗幼度的迷弟,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劳模石守信

临近五月,江淮田地的麦子逐渐成型,秋收逐渐提上日程。

就淮南这乱局,秋粮的归属将会是一大难事。

赵普提前看穿这点还是极有本事的。

但赵匡义瞧着这两人的嘴脸,心底就不舒服。自己兄弟在与罗幼度争功,还要腆着脸去学他的政策?

“此事你们看着办吧!”

赵匡义心知赵普说得在理,也没有理由拒绝,却也淡了与赵普深谈的心。

做完交接,赵匡义直接就去找自己的兄长赵匡胤了。

莫名给套上罗幼度小迷弟的赵普得知赵匡义压根没有多理睬自己一眼,心底登时极不是滋味。

历史上因为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恰巧在这个时候生病,赵普为了讨好赵匡胤,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

赵弘殷感动得仿佛多了一个儿子,以同宗的情分来对待。

赵匡胤也因此对赵普青眼有加,从而发现这个书读得不多,表面上没啥才气的家伙,胸中有着大韬略,于是将之以为腹心。

现在少了赵弘殷这个桥梁,又因为窦仪这个罗幼度的真小迷弟误导。

赵普这个功利主义者直接让赵匡义给无视了。

赵普甚至都不知什么原因,只以为赵匡义看不上自己。

可怜委屈。

舒州。

罗幼度正式接管了舒州城,这一战是他入淮南以来打得最艰难的一仗。

尽管凭借土山战法,抹去了登城的劣势,可面对朱令赟的拼死抵抗,他们在城楼的争夺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阵亡重伤人数高达两千,伤者三千余。

打一个舒州便付出这般代价,寿州城下是何等惨烈,可想而知了。

罗幼度也想早一日拿下寿州城,只要拿下寿州城,淮南诸事抵定。

当前淮南的乱局就不是任何问题。

但罗幼度对于寿州城也没有办法,尽管他是穿越者,可穿越者也不是万能的。

罗幼度不止一次想过,如果他有几门迫击炮,或者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哪里用这么麻烦。

有这跨时代的东西,别说是打寿州,他敢直接带着兵马去轰轰他娘的幽州大门。

不将契丹的几个皇帝吓得生活不能自理罗幼度三个字倒过来写。

现实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这个时代对于寿州这种坚城,除了硬来,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至于黑火药。

罗幼度也想过只是黑火药刚刚诞生不足百年,没有经过时代发展,缺乏提纯技术的支持,黑火药跟烟花没什么两样。

哪怕你真弄来几吨这个时代的黑火药,也就听个响,大型烟花而已。

罗幼度作为一介商人,并不具备提纯黑火药,或者制作黄火药的本事,也不知这个时代能不能做得出来。

就在罗幼度胡思乱想的时候,石守信大步走进了舒州府衙。

罗幼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