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9章(1 / 2)

加入书签

两路大军逐步餐食乃蛮故地,经数月之久,三次血战,终将乃蛮主力两万余骑悉数歼灭在阿勒泰山下,萧莞率契丹狼骑率先占领乃蛮汗庭,立下首功。

乃蛮人控制的地域实际上还是非常庞大的。

西夏边陲和高昌回鹘边陲以北,大燕边陲以西,一直北上到后世的新疆北疆及外蒙和中亚的狭长区域,都是乃蛮人的牧场。

乃蛮的覆灭对于大燕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不但意味着大燕的版图或者说是实际控制的区域已经由此伸展到了整个北疆和中亚蒙古区域,无限开始逼近了蒙古其他各部的漠北腹地,还意味着整个蒙古十八部的核心,已经全部受到大燕的管控。

蒙古人再也不是大燕的心腹大患。

接下来,大燕需要面对的外敌,也只有大金国了。

燕京城内张灯结彩,朝野上下都在欢庆这般大捷和开疆辟土之盖世伟业。

因为张世儒杀母案引发的朝野震荡和新旧党争,以及由此暴露出的深层次的矛盾,暂时被掩盖起来。

乃蛮故土的地盘之争

燕京城中,几乎人人脸上都挂着浓烈的笑容。

自大燕开国以来,皇帝带给天下人的惊喜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击溃和完胜金人,粉碎了金国两次战略性侵略,避免了灭国之危。

其次是出奇兵光复雁北地区,实现了洗雪百年耻辱的第一步。

紧接着在武川之野,击溃蒙古各部联军,随后远征漠南蒙古,收复乞彦部和孛儿只斤部。

又突袭塔塔尔部,掳掠塔塔尔公主休澜来归。

整个漠南蒙古臣服大燕。

又半年,与金国皇帝达成默契,发动了燕云战役。

经数次大战,彻底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百年国耻得以洗雪!

终宋一朝,历代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王霖做到了。

大燕边境往北直扩,与金国对垒在燕京之北。

真正兑现了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慷慨誓言。

本来天下人以为大燕至少要迎来十年的和平发展期。

谁知皇帝又秘密发动了南征大理战争。

不多时,燕军平定大理全境,改大理王国为大燕云南行省。

顺势又将万象王国纳入大燕管辖,西南各国皆归顺朝廷。

这还不算什么。

皇帝在班师还朝过程中,又亲自率军于西夏边境击溃来犯之蒙古乃蛮铁骑数万。

如今更是以各部联军,直接将乃蛮灭族了。

这意味着大燕实质性控制的疆土陡然扩张,辐射整个西域和漠南、漠北地区,从王霖篡宋开始计算,现在大燕的疆土扩张了何止一倍?

皇帝的威望,朝廷的威信,在历次大捷中不断暴涨。

没有人说皇帝穷兵黩武,说的只是皇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天神下凡,拯救苍生社稷来的。

而与此同时,大燕上下对于开疆辟土的愿望之浓,举国为战的氛围之厚,也远超历朝历代。

这是民间的热议,焦点一般集中于皇帝身上。

提及皇帝王霖,百姓敬畏如神。

但在朝中,在今日的朝会上,满朝文武又展开了激烈的纷争。

议题便是乃蛮故土的归属。

说白了吧,就是乃蛮人原来地盘现在归谁。

原来皇帝给的承诺是,灭乃蛮之后,各家瓜分乃蛮的地盘。

高昌分一部,契丹余部占一部,然后划出一部给予塔塔尔部蒙古立足。

原本朝中众臣对于乃蛮这个蒙古部落没什么概念,对于其疆土更不在意,认为不过是蛮荒之地,与中原沃土不能相提并论。

但随后关于乃蛮的诸多信息曝光,尤其是当朝臣闻知此蒙古部族所占据之地,不光是荒漠,还有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原和茂盛的山林大湖,盛产良马,矿产丰富。

尤其在阿勒泰之下还有大量可供开垦的良田,气候条件也与河北差不多,众人的心便动了。

况且乃蛮地盘之大,超乎了燕人想象。

跟随联军进攻乃蛮的工部采矿司的官员回来津津乐道四处宣传说,乃蛮的地盘之大,纵然是河北河南和山东三个行省加起来,都无法相比。

这直接让朝中炸锅了。

这么具备无尽开发前景和辽阔的疆土,凭什么要给异族人?

必须要直接纳入大燕版图!

以军机处诸大臣为首的青壮派(新党)坚持在乃蛮故地设立新的行省,派人派军直接进行管辖,适当的时机开始移民过去。

以内阁李纲等人为首的保守派(旧党)则坚持要兑现皇帝的承诺,泱泱华夏,堂堂天子,天下共主,岂能言而无信?

再者,乃蛮故地距离大燕路途遥远,派人管辖的难度极大。

而且大燕现在面临未来与金国的倾国之战,优势兵力不宜再分兵出去,这会直接削弱本国军力,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