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5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的仪仗队、护卫队、伴驾大臣队以及精挑细选的一万御林军,还有一万锦衣卫,缓缓离开明德门,沿着十里御街,向南熏门行去。

长矛丛丛、旌旗挥挥、战马成簇、铠甲争鸣。

王霖没有乘坐銮驾,而是骑在他的雪夜照狮子上,手持龙胆亮银枪,身着亮银甲,威风凛凛行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头。

他的身后,左侧是同样披甲骑马的花蕊、扈三娘和梁红玉,英姿飒爽。

右侧则是身着文官紫袍的军机大臣张浚、马扩和韩庭,岳飞此刻正率东军精锐五万人,迎候皇帝于黄河之北的相州,也就是岳飞的老家汤阴所在的州。

至于朱涟等内眷和一应宫廷女官则乘坐在被层层护卫起来的马车队中。

古往今来,御驾亲征的皇帝不止王霖一个。

旁的朝代先不说,纵然大怂王朝中,也有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击退辽援兵,灭亡北汉,实现了全国统一。

次年赵光义再次率军北方契丹,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幸兵败负伤,北伐失败。

所以王霖此次亲征北伐,被京师百姓寄予厚望。

今日,东京万人空巷。

十里御街两侧拥挤着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商贾、百姓和读书人,“吾皇万岁、大燕万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前面说过,宋人对于燕云故地有着近乎狂热的光复愿景。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位皇帝数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国耻。

若王霖此番能光复燕云,对于中原人来说,这便是毫无争议的盖世伟业。

大燕王朝的威望会远迈大宋,直追汉唐。

李纲吴敏郭志舜黄岐善率文武百官跪伏在朱雀门前,为皇帝亲征壮行。

热风拂来,初夏的东京气温居高不下,但相比于东京人心中的热度,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队伍一路行来,不断有百姓跪拜在地,山呼万岁和大燕万胜。

王霖在马上含笑向两侧百姓挥手致意。

送别的文武百官群中,王霖一眼就看到了跪在白发苍首李纲背后的河南郡王赵构。

赵构眸光火热,凝望着在马上气势冲天不怒自威的王霖,突然站起拦在了王霖马前,大呼道:“师傅,学生身为大燕王爵,愿随皇伴驾,亲征河北!”

赵构撩起衣袍,跪在王霖马前。

他的身后,也跪下了两名背着行囊的内侍。还有两名内侍牵着几匹马。

王霖深望着赵构。

此时此刻,他大抵也猜出了赵构的心思,想要在自己面前表现一番、建功立业,想要为前宋皇族洗雪耻辱,想要参与这场民族复兴的国战,或许兼而有之。

当前,大燕天下归心。

百官归心。

士林归心。

军队又牢牢掌握在王霖手中。

前宋皇族已经彻底熄灭了复起的念头。

再无半点可能。

而赵佶的儿女中,大概也只有赵构这么一个还稍稍成器的后代,至少关键时刻还有些担当。

王霖想起了昨夜临别在缠绵之际,韦莹请求自己的话。

单纯作为王爵,赵构当一辈子的富贵闲人毫无问题。但作为母亲,韦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建功立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来。

韦莹的要求得到了赵福金和崇德、嘉德等女的强烈支持。

诸女知道,王霖何等气魄和心胸,完全容得下一个立有军功的前宋皇子。

“构儿,随朕北伐,难免上阵杀敌,与金人对战。而既然上阵,就难免会有伤亡,你可想清楚了?”王霖在马上缓缓道。

赵构慨然道:“学生不怕死!”

“好!”王霖纵声大笑,挥挥手,赵构自兴奋从随从手上接过马缰绳,翻身上马,加入了队列。

李纲代表文武百官敬上一杯壮行酒,王霖接过在马上一饮而尽,轰然将酒盏摔碎在地,大喝道:“好了,诸位爱卿,朕之子民,今日就送到此处。朕在此对天盟誓,若不光复燕云故地,洗雪百年国耻,朕绝不班师回朝!”

“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燕万胜!”

“吾皇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万胜高呼震荡云霄,一浪高于一浪。

……

南熏门外。

张魁、程远景、周子宴三位大儒率数百士子已经等候多时,这是一群宁可放弃今年的恩科,也要追随皇帝前往河北甚至随军北伐的热血青年。

张魁三人缓缓登上马车,读书人的车队慢慢驶动。

张魁三人的家眷数十人痛哭流涕,朝着马车离去的方向反复叩首。

以张魁三人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此次随皇帝御驾亲征,北伐燕云,几乎再无归京之日。

王霖在马上眺望着这一幕,面色动容。

这个年月的读书人他其实是不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