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0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将成为王霖儒学的核心。

韩庭在满面兴奋的各地士子群中,心头大震。对于王霖的诗才他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但在经义上,他自诩还有几分见识。

可面对如此痛彻大道的12字真言,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写诗词需要天赋和才华,可读经却需要积累和感悟。

自家这个妹夫……韩庭想起了京师前不久的那些传言,悠然而生敬畏。

而即便是韩嫣诸女,也未曾想过自家相公居然还如此通晓儒学经义。

见他与张魁等大宋大儒谈笑生风,对答如流,神色都不禁有些恍惚。

这一番讨论下来,就已至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恍若白昼,但现场的气氛热度犹自不减。

看这架势,即便是彻夜讲学,也不可罢休。

王霖眉头暗皱,他断不能在这般“务虚”上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一念及此,他当机立断道:“诸公,今日之讨论,无非汇集众人之力,研读圣人大道……所以才叫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但孤公务繁忙,明日还要……”王霖顿了顿,望向了张魁三人。

张魁等人此时方才想起王霖明日还要迎娶孔家嫡女,府中必还有事要做,不禁面色微红,起身连连称罪。

王霖笑笑道:“学术研究,也不能急于一时,需要深思熟虑,厚积薄发。这样,本王今日为诸位抛砖引玉,说些要义,诸位自行研讨,待孤公务闲暇时,再与诸公印证讨论。”

“宗师请讲。”见王霖要授业传道,张魁三人率在场读书人拜倒在地,行面向师长的大礼。

韩嫣面色有些古怪,她眼见自家兄长夹在人群中对自家相公执弟子礼。

李清照低道:“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为当世大儒,传承自洛学宗师洛阳二程,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以师待之,执弟子礼,相公这位儒教大宗师实至名归,怕是堪称为圣了。”

朱淑真轻道:“奴实在是想不到,相公居然熟读四书、五经,学术造诣超越大儒,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呢。”

李师师在旁道:“相公武科之前,可是清河县的教书先生,自对儒学经义不陌生。”

韩嫣无语。

不陌生与学术大家,这中间怕是隔着十万里。

王霖环视众人,缓缓道:“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好了,诸位,今日先到这里,孤尚有公务要忙。”

王霖匆匆撂下一段朱熹的明言,转身就走。

张魁三人率众人躬身送别。

旋即,已经进了后宅的王霖,听闻前庭传来震天动地的痛哭流涕声,以及“燕王大宗师,实为我辈士子之终生导师也”之类狂热高呼。

勿怪他们激动,王霖直接给出了一个读书治学参加科考的方法论,非常实际和实用。

大宋读书人今后要跪着唱征服了。

这简直就是科举不可或缺的法宝啊。

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中,王霖以手扶额,败退。

再这般被吹捧下去,他真是吃不住劲了。

而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三人,白发苍首,面露恭敬之色,待王霖身影彻底消失不见,这才起身如常。

洞房花烛夜

因为明日王霖将再婚,虽然大多数的规制和操持都由宫里代劳,但作为燕王府而言,这几乎也是一个不眠之夜。

从翌日子时开始,王霖更衣,跟随着宫里的典礼女官走着婚礼的流程。但毕竟不是正妻,而是赐婚,有些流程其实已经简化了太多。

考虑到衍圣公府的门面,许多外在的礼仪该有还是有的。

孔家的财富底蕴显然无法与京师的高门权贵相比,因此再走街串巷的送嫁队伍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孔琳的嫁妆,而是十大车典籍古书,还有一座高约三尺的孔子圣像,铜制。

而还有,张魁、程远景、周子宴率东京及河南名士五六十人,亲自为衍圣公嫡女执礼,一起送嫁往燕王府而去。

东京为之震动。

长长的送嫁队伍蔓延全城,当然后面大多数都是凑热闹的读书人和京师百姓。

燕王府门口张灯结彩,牌坊内外聚集着密密麻麻身着儒衫的士子。

京师权贵高门几乎都送了不菲的礼物。

只是王霖一个都不收,婉言谢绝而已。

官家赵佶也送了礼物,封存在一个密匣中,口谕说非王霖不能开启。

一连串的流程走下来,王霖累了个半死。

见已是入夜时分,王霖犹自在书房中手不释卷,或凝立在宽大的舆图前思量,旁边伺候着的朱涟和宋氏双姝,都面色古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