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7章(1 / 2)

加入书签

王霖沉默不语,装作没有听到。

他心道,自己这个灵魂穿越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下凡”的“神灵”吧?

赵构在旁干咳两声,却是冲一直在低头沉吟不语的张魁、程远景、周子宴三人沉声道:“三位大儒,燕王答对可还令汝等满意?嗯?”

不过他这一插嘴,就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张魁三人身上。

观礼台上的唐恪掩面无语。

他苦心孤诣说动这三位大儒出山,本意想搅黄了这场荒诞的儒教大宗师盛典,结果,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就了王霖在儒学士林中的赫赫威名。

他没当成绊脚石,反而成了垫脚石。

有圣人相,为天下师!

且不说张魁三人此刻呆若木鸡如梦初醒的震撼模样。

周遭观礼台以及祭祀高台上的衍圣公孔阶等人,以及唐恪、耿南仲这些对王霖心怀敌意的朝中文臣,还有李纲吴敏与宗泽三位阁相,都清清楚楚听到了王霖与张魁三儒的关于治学、经义的问答。

一问一答,堪称经典。

尤其王霖对于圣人之道和儒学的阐释,足以流传后世,作为读书人制举经义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讲,上述这些人的经义水准虽不及张魁等人,却也并不差。

当王霖“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12字真言一出口,传进他们耳中,也同样震动心扉。

毕竟这也算是圣人言。

清朝皇帝评价朱熹云: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子行状》有言: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足见朱子理论在儒家的重要地位。

李纲与吴敏对视一眼。

李纲道:“万没想到,燕王对经学亦是通晓真谛,真乃天降全才,拯救国难和苍生,天命所系。”

吴敏嘴角都有些颤抖,足见他内心深处的悸动:“燕王真乃世所罕见之大才,难怪人称天上紫薇星君下凡,如此文武,皆可入圣,非天神若何?”

孔阶轻叹,扭头望向孔瑞和孔琦,面上的神色颇为古怪:孔家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当众推出了一位隐藏于幕后的经学大儒?

王霖如此奇才,竟通晓圣人之道,经学造诣震动当世大儒!

此消息一出,无疑就让孔家因为王霖上尊号而传出的骂名而瞬时消散。

孔家非但无过,还对儒教有大功。

不愧圣人门第,堪为天下读书人的伯乐。

天下人都以为王霖不过一介武夫,唯孔家慧眼识才。

唐恪低吟片刻,抬头望向坐在自己身侧的耿南仲。

耿南仲的神色也有些出神,他怔怔望向场中气势凛然却又凝立如山岳的王霖,心潮澎湃,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这还是武将么?

若大宋武将都若王霖这般,那么,天下读书人真都要羞煞了。

力能伏虎,战无不胜,诗才绝世,经学也堪为宗师。如此惊才绝艳之辈,威望日盛,如日中天,朝中文臣日后还能如何进行弹劾攻击?

张魁突然大叫道:“取笔墨纸砚来!”

张魁身后的从者立时匆匆跑去文庙中取来小几,蒲团,笔墨纸砚等物。

张魁立时趺坐在地,程远景则跪坐于地,亲自为张魁研墨。

周子宴则定了定神,深躬一礼道:“王爷此论堪称经义至理,儒教精粹。老朽等受教了!”

张魁和程远景也起身,毕恭毕敬作揖为礼。

倒不是怂了,而是服了。

心服口服。

对于这样的经学大儒,你别的方面再强都不可能打倒他们,只有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

王霖稍稍避过,又淡然笑道:“三位大儒,何以前倨后恭乎?”

周子宴闻言面色大红,却依旧躬身道:“老朽等方才妄自尊大,竟不知王爷为我儒家大才,实乃冒犯,有罪!

今日得闻王爷12字真言,吾等如同振聋发聩,又如醍醐灌顶!还请王爷不予计较,值此大典盛会,当众再阐经义至理,为我等解惑,如何?”

这就是公开承认衍圣公为王霖授儒教大宗师的尊号了。

周子宴、张魁、程远景三儒连连作揖赔罪,周遭士子看得目瞪口呆。

孔琳站在人群中美眸惊异。

那如同一泓秋水般的眸光落在王霖身上,逡巡不定,渐又热切。

既然三位大儒带头,周遭的很多士子都心有所感,便一起躬下身去,朗声高呼道:“请燕王垂赐!”

现场喊声雷动。

王霖笑了笑。

其实他根本不想装这样的逼。

虚名对他来说,已经无此必要了。

但今日若拿不到儒教大宗师的尊号,对他未来上位毕竟还是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既然适逢其会,用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