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王霖在士大夫心目中就成了不畏权贵、杀奸佞清君侧、力挽狂澜的英雄。

这种心态的滋生,世家就下意识将王霖拉入了士大夫行列,成为了“自己人”,个个欢喜鼓舞,与有荣焉。

而王霖拥有救驾之功,泼天大的功劳,青云直上九霄顶,已经是当朝最为炙手可热的实权重臣。

天子门生,御赐金牌在手。与太子关系甚笃,加太子少师衔,若太子将来登大位,王霖必将入相总领朝纲,这是可以预见的光辉前途。

与王霖结亲,世家大族可借其力。

因此太子妃朱涟的朱家,就看上了王霖。

与朱家类似的还有几家大族,比如相州韩氏。

相州韩氏源远流长,数百年传承底蕴,累世簪缨,堪称两宋世家大族之首。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韩琦。

韩琦拥立两帝,历经三朝,为相十载,名动天下。他是名臣,也是贤相,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相州韩氏声名显赫。

韩琦的后裔在宋朝地位极其荣耀,除长子韩忠彦为相,后来韩氏随宋室南渡,南宋权臣韩侂胄便是韩琦的曾孙。

韩琦追封魏郡王。其长子韩忠彦死于十年前,也就是大观三年。韩琦第六子驸马都尉韩嘉彦此时健在,目前执掌韩家门第。

朱家就试图通过皇太子赵桓作为拉拢王霖的沟通桥梁,韩家却直接向王霖发出了韩家春日宴的邀请。

请柬以韩嘉彦与齐国公主所生长子韩恕发出,韩恕虽出身显赫,但官阶不高,只是三司衙门的一名普通七品执事官。

韩嘉彦六子无女,但成就都平平,反倒是韩忠彦的孙子韩科年纪轻轻,科举夺魁后仕途通顺,已为正四品的开封府通判。

很显然,韩忠彦一脉本为韩家长房,只因为韩忠彦子这一代不太成器,而韩嘉彦又是皇亲国戚,所以才接管韩家。

而随着韩嘉彦子嗣不继,韩忠彦孙辈又崭露头角,待韩嘉彦过世后,执掌家族的大权就会要重新回到韩忠彦这一枝上。

世家大族,开枝散叶,明争暗斗,也着实复杂得紧。

此话且也休提,王霖虽然接到韩家请柬,却没有放在心上,也不打算去。

没有交情,无谓的应酬,他也懒得去浪费时间和精力。

到了傍晚时分,被紧急召回东京的张叔夜轻车简从,带着两个儿子张伯奋和张仲熊来了。

王霖亲自迎出了府门外。

“见过使君!”张叔夜拜了下去。

王霖赶紧躲避开去,“张太尉执掌东京禁军,领枢密院事,乃朝廷重臣,在下岂敢受您的礼?这不是要折煞小子吗?”

张叔夜感慨道:“老朽一年前不过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如今居然也能身居如此高位,有此机缘,全系使君连番居中举荐……所以老朽父子三人前来,专程拜谢。”

王霖轻笑,挽起张叔夜的手来:“张太尉德高望重,文武双全,这满京之人,还有谁比您更适合执掌兵事?”

张叔夜道:“老朽汗颜,此番若非使君不远千里进京勤王,我大宋江山便有倾覆之危。老朽当时在河北一线,心急如焚,不知东京情况如何,接到朝廷传召,我便昼夜兼程赶回来,这才发现大局已定。此乃使君之功,功高盖世!”

“好了,张太尉,你我也不算外人,我们就别站在这互相吹捧了,进去吃杯酒坐着谈!”

张叔夜哈哈大笑。

酒过三巡,张叔夜终于道明来意:“使君,老朽此来,有一事相求。”

“太尉请讲。”

“我这两子,也算通晓文略武功,品性还说得去,可否请使君带往伏虎军中为朝廷效命,将来也好博个出身封妻荫子。”

王霖笑吟吟扫张伯奋和张仲熊一眼。

这两人目前看武功尚可,用忠勇过人,前些日若非他两人率一千人佯攻血战,为王霖争取时间,王霖也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顺利诛杀六贼。

但张伯奋结局如何,史书没有明确,应是随张叔夜与金兵作战而死。

而张仲熊,后来却似乎万般无奈下降了金。

“太尉如今执掌禁军,何不让两位公子在东京禁军中听用,也可作为太尉膀臂。”

张叔夜肃然摇头:“不可。我执掌禁军三衙,若我亲子在麾下,等同徇私,如何正军纪以服人?”

这张叔夜一代名臣,品行果然是没得说。

王霖肃然起敬,抱拳道:“既如此,那待我返回青州时,便请两位公子随我一起归去。此刻青州等处,正是用人之际,以两位公子才干,必当大用。”

张叔夜大喜:“多谢使君提携,你们还不拜过使君?”

张伯奋和张仲熊一起躬身下去:“蒙使君不弃,在下兄弟当勤勉用命,为国尽忠!”

……

燕青进厅来报:“回使君,又有两家请使君过府饮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