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2章(1 / 2)

加入书签

沈珏便接了,穿在身上道:“这是新裁的?这是什么毛,摸着不厚,倒是怪暖和的?”

“里子不过是灰鼠皮,中间夹了一层羔羊皮,两下里加起来自然暖和。”沈带了几分得意道:“外头没有这样的衣裳,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哈哈定是你去年挨了京城的冻,受不得寒,才琢磨起这个来”沈珏紧着身上马甲,笑道。

沈比沈珏大两岁,身量高了小半头去,这合身的衣服穿到沈珏身上就显得肥大。

沈扬着头道:“管用就行,总比有些人傻乎乎的挨冷受冻强”

沈珏听了,“哈哈”大笑。

之前就觉得沈行事幼稚,如今看来他这几年是只长岁数不长心智,就算换下红衣穿上儒袍,这一说话也就漏了陷,这才是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

怪哉的是,三年前沈珏觉得沈的臭屁性子令人生厌,现下却是觉得并没有什么,隐隐地还觉得有些亲切。若不是两家关系尴尬,说不得京城重逢后真的能做好朋友。

想起两家宿怨,沈珏慢慢止了笑。

雪势越发大了,两人回到南城书院门口时,雪花已经如柳絮般纷飞。

沈停下了脚步,望了望书院上的匾额,道:“你进去吧,我先家去了。

沈珏见他眼圈还红红的,不过精神头已经比方才强了好多,就将劝慰的话咽了下去,脱下皮马甲递给他:“谢了”

沈接过,垂下眼道:“该说谢的是我”

沈珏身上那点热乎气,随着马甲也离开,重重地打了个喷嚏。

沈醒过神来,忙道:“外头冷着,快进去吧,我走了”说罢,摆摆手,转身大踏步地走了。

沈珏虽满心好奇,可也猜不透沈方才为何哭泣,便也不去想,转身进了书院。

进了城,沈走进自家所在明时坊时,天地之间已经是银装素裹。道路上车马稀少,偶尔匆匆而过的行人也是急促前行。

站在大门口,沈抬起头,就见大门旁边挂着的木牌上写着“沈宅”两字。他愣愣地看了好一会儿,生出几分冲动,伸手就去抓那木牌。

狠狠地摔在地上吧,他心里这样吼着。

不过摸到木牌那一刻,他的身子就顿住。

祖上恩怨,确实殃及他们这些后代子孙,有时候使得他恨不得自己压根不姓沈,可是因这个“沈”字,除了令人羞耻说不出口的出身之外,他们兄弟两个也受到诸多福泽。

当年在松江的太平岁月,在南京城时与沈氏族人也有往来。就是乔三老爷当年对兄长的提挈,多多少少也因了这个“沈”字。

只想着占着沈姓的便宜,却不想要背负从祖辈传下来的的罪责?

沈苦笑着,撂下胳膊,身子倚在墙上,慢慢地坐下来。

他又在怨什么?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且是正确的选择……

“阿嚏阿嚏”坐在马车上,手中捧着手炉,沈珏喷嚏不断。

随着喷嚏不断,鼻涕也流了出来,沈珏嫌弃地撇撇嘴,忙掏出帕子擦了。

书童坐在旁边,看着沈珏的脸色,满脸担心道:“二哥打了一路喷嚏了,是不是冷着了?书斋里的炭火不足么?”

沈珏紧了紧身上披风道:“不过几个喷嚏,作甚大惊小怪?回家吃一碗姜茶就好了……”

真伪莫辨(一)

大雪下了一夜,直到次日,天空中依旧是彤云密布。

沈瑞按照每次习惯,穿着短打衣服到院子里联练拳时,天色不过蒙蒙亮,院子里雪还没扫,踩上去“咔哧”、“咔哧”的,没了脚踝。

等沈瑞练完一套拳下来,只觉得浑身热气腾腾。

天色比方才亮了些,就有两个小婢裹着厚棉袄,打着哈欠,拿着扫把出来扫雪。见到沈瑞在,忙隔着几步站了,屈膝见过。

沈瑞见雪势不止,这两个婢子不过十来岁大,比扫把高不了多少,便道:“只先扫了个道儿出来,其他地方等雪住了再扫。”

两个小婢老实应了。

沈瑞转身进了屋子。

柳芽已经准备好热水,春梅收拾了一套新衣服出来。

同平素的儒服不同,看着更端庄大气了,外边换的也是貂皮里子的斗篷。腰间挂了镂空的金香包,脚下换了厚底官靴,看着倒是玉面小公子的模样。

昨儿沈瑞打发人在府学告了假,今日上午他要去侍郎府探望老师王守仁一家。王守仁一家三口,昨日下午抵京。等到去完王家,沈瑞还要往杨廷和家走一趟。

用了早饭,沈瑞又去书房练了半个时辰的字,写了一篇时文,眼见着时辰差不多了,才去了正院见徐氏。

沈沧早已去衙门去了,玉姐随三太太管事,正房这边倒是肃静起来。

徐氏坐在临床榻上,正在逗着一只鹩哥说话。

沈家原也有猫有狗的,后来三太太怀孕,生了四哥后,猫猫狗狗就送走了

这只鹩哥,是城外一个庄头孝敬的,满嘴的吉祥话,倒是热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