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2章(1 / 2)

加入书签

李卫的信已经到京,天佑打发回来报丧的人,也迟不了几日,到时怎么同曹颂开口?

小儿夭折的消息还瞒着他,还想着等静惠到京在告诉他,如今……

曹颙直觉得心浮气躁,在外书房也坐不住,起身就出去。

到了二门,正好与初瑜碰个正着。

见丈夫脸色不好,初瑜不由忧心道:“老爷,是不是二叔那边……”

曹颂的官司尚未尘埃落定,初瑜只当丈夫还操心此事。

看着妻子入秋后清减的面容,曹颙很是无奈。

他虽不愿妻子经丧亲之痛,可这消息也瞒不了几日。

况且二房那边的大事,还多要妻子出面帮忙准备。

他没有立时说话,而是夫妻两个回了九如院,他才开口道:“静惠没了……报丧的人估摸这两日就到京……”

初瑜开始还安静听着,好半响才醒过神,脸上血色褪尽,扶着丈夫的胳膊,想到妯娌两个多年情分,想着前两日才被接回东府的两个侄女,还有江宁的天望,眼泪簌簌落下:“就这么去了,怎么就这么狠心……二弟怎么办?几个孩子怎么办……”

这样的大事,瞒是瞒不住的,总要让二房有个准备。按照规矩,身死外地的,除了是国家功臣、重臣,得皇帝上谕,准许灵柩进京的之外,其他人死在他乡,绝对不能将灵柩运回城中。

丧家扶灵回京,也只能在城外找寺庙停灵治丧。

曹颂那里……

曹颙头疼无比,到底心疼这个堂弟,便使人请了曹项过来。

虽说曹项早得了消息,知道侄儿夭折、嫂子病重之事,也晓得天佑南下侍疾,可从没想到静惠会病故。

他早年虽因受嫡母薄待心生怨恨,可从没有怨过曹颂夫妇。

对于这两人,他这个当弟弟、当小叔子的,始终心存敬爱。

有兆佳氏这个任性又偏心的长辈,曹家二房却能兄弟融洽、妯娌和睦,大半是静惠这个长嫂的功劳。

见曹项呆呆的,曹颙只能道:“打发人去城西的几处寺庙看看,寻处干净的地方,供些香火,省得灵柩到京时仓促……”

曹家的坟茔地,就在城西,将治丧的定在那附近,两下也便宜些。

曹项低头应了,声音已是带了哽咽。

曹颙叹了一口气,道:“怕是只能瞒这几日,即便不在城里治丧,可等报丧的人到京,也当预备起来了……”

曹颙这房是堂亲,上到李氏,下到天宝,都是有服的。李氏与曹颙夫妇、长生义服缌麻,天佑、天慧这一辈,要服五个月小功。

到东府本房头上,除了弄潮姊弟要重孝三年外,其他人都是不杖期到小功不等。

就是出嫁的几位姑奶奶,也都是有服的……

丧信,是两日后报到京中的。

回京报信的,是随着天佑南下的吴盛。

他风尘仆仆回到曹府时,正好曹颙才从衙门回来,才换下衣服要吃晚饭。

听说江宁回来人了,曹颙忙里撂下饭碗,快步到了前院。

曹颙虽早已心有准备,可看到一身素服的吴盛捧上素白信封时,心里也揪得生疼。

待看了天佑的亲笔信,晓得静惠咽气前的情形。

早在天佑没到之前,静惠就病入膏肓,却是强撑着。直到看到天佑到了,指了指儿子,她才闭上眼。

天佑人在江宁,长辈不在跟前,就自己做主,等“接三”后便扶灵北上治丧,行的是水路,如今灵柩已经在半路上。

曹颙唤了曹方过来:“传话给太太,二太太没了……”

曹方被惊的不行,苍白着脸,去二门传话去了。

曹颙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吴盛道:“随我一道去东府,说不得二老爷还有话问你……”说到这里,看他风尘仆仆,面带憔悴,不用想也能猜到这一路定是疾行回京,顿了顿道:“你奔波回来,也辛苦了,等往东府报了信,就好生歇几日……”

见曹颙脸色晦暗,眼底乌青,吴盛忙道:“小的不辛苦,家里事多,老爷还需多保重……两府老幼,还多要依仗老爷……”

这话换做其他人说,就有些逾越。

吴盛却是服侍曹颙二十来年,是他最得用的管事,说出的也都是心里话。

不管是两府主子,还是下人奴仆,不能说兴衰荣辱都牵在曹颙身上,也差不多。

曹颙点点头,吩咐人备了马,带着吴盛出门。

东府的位置,距离曹家新宅这边不远,也不算近,七、八里路,骑马不到两刻钟的功夫,就到了。

曹颙直接带吴盛进了宅子,等着管事传话给曹颂、曹项。

曹项心里明白,多半是南边报丧的人到了;曹颂却不知这个,只当堂兄是来探望自己,面上带了雀跃:“大哥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叫弟弟过去就是……”

曹项跟在曹颂身后,心里沉甸甸的,想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字,长兄丢官挨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