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1章(1 / 2)

加入书签

根据李诚所知,曹颙与诸皇子的交往,却是鲜少有私密不可对人的言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他没有被攻讦。

曹颙见他稍稍能听进去了,道:“不过,国库空糜也是真。对于官员亏空,也是皇上极为厌恶之事。你家京城的管家曾往廉郡王府上送过东西,他许是忠心,想要为李家留些余财,可却是好心办坏事,破财免灾,你不要舍不得。早日将这笔财物提出,送到户部补你祖父的亏空。虽不能抹平账目,但是能有这份心,也能让皇上心里舒坦,对你祖你父来说,都是好事。”

李诚听了,不由诧异,道:“表叔怎知此事?”

他是听妻子何氏所说,才知晓此事,正想着借端午节走礼的时候,将那些财物运回家。

如今下上十几口人,都要靠着老太君的养老银子过活,他这个做重孙的,也觉得羞愧。加上家中没有下人,有女眷们操劳家务,看着也是辛苦。

曹颙看着他,道:“百姓人家,还要想着隔墙有耳,未必能说私密话。权贵宅府,人多眼杂,哪里有私密可言?你只要晓得,知此事的,非我一人就好。”

李诚脸色苍白,躬身道:“侄子谢谢表叔,若不是表叔提醒,侄子就要误事,说不定也连累了岳母。”

曹颙见他明白,便不再多说,吩咐他上马,两人一道回城……

进了五月,天气越发热了。

早先等着皇上出巡的权贵,现下也都等得失了耐心,收拾收拾去城郊避暑。

曹家开了冰库,每日里往各房供冰。

因天宝年幼,李氏虽是觉得暑热难熬,却也不敢多用冰,只是让丫鬟们早晚在庭院里多洒水。

曹颙见状,便劝母亲去海淀避暑。

那边园子草木繁盛,还引有活水为塘,比城里的宅子凉爽许多。

李氏知晓李家已经安顿妥当,高太君精神也还好,便放下心,决定端午节后去海淀避暑。

初瑜要跟着同去,被李氏拦下。

李氏带了妞妞、天慧与天宝,又约了兆佳氏,带着十几个侍候的下人,乘着几辆马车,去了海淀。

兆佳氏原想带着媳妇过去,又想着儿子身边无人侍候,只带了四姐、五儿两个。

曹颙见状,便在休沐日,携妻子过去探看。曹頫这边,亦是如此;只有曹颂,每次轮休,要休六天,带着妻子与两个女儿过去小住几日,惬意得多。

曹颙与曹頫见状,都羡慕不已。

曹颂因在西北当差妥当的缘故,已经升了一等侍卫,又是什长。不管宫里有什么赏赐,他这个乾清宫侍卫小头头都是双份,甚是体面。

加上他外憨内圆,从不以心机示人,所以人缘甚好。

就连皇上,也很喜欢曹颂。若不是因他年轻,出仕后又一直是侍卫,没有显露什么才华,资历不够,早就提拔重用。

曹頫的日子则不好过,庶吉士原本是三年之期,而后散馆。因今年开了恩科,为了给新庶吉士们倒地方,他们这一科庶吉士就要提前散馆。

如今就剩散馆考试,就剩下半年功夫。

到时评卷分三等,上等留馆,授翰林官;中等或留馆,或授六部官、知县;下等或被除名,或是回进士班候官,或是再留三年。

因曹项留在翰林,如今又坐稳了学政官,曹頫早先就奔着中等去的,想着在六部混个司官就行。到时候有堂兄照拂,日子也能过的轻松自在。

现下,考试提前,他倒是有些拿不准,自是着急。

毕竟,每科庶吉士只有二、三十人,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曹頫想要稳当得中等,也不是轻易之事。

他固然没有争强好胜之心,但是也不愿考个下等出来,被同年、同科们耻笑。如今侄子们都开始应考了,他这个叔叔要是被除名,那可就丢脸丢大发了。

因这个缘故,他少不得日夜耕读,看着那勤勉的劲头,倒是比科举前还上心。

看着弟弟们都很争气,曹颙这个做哥哥的,颇觉欣慰。

他自己这边,则是“居其位,谋其政”,除了尽好自己的本份,不参合其他的。

虽说朝廷严谨外官结交朝臣,但是官场规则在那里,没有人在朝中做靠山,做外官也不稳当。

“同年”、“同乡”、“同窗”都是交结的名号,曹颙是恩荫出仕,倒是省了此事。早年虽有江宁、丰润的官员上门来攀交,但是曹颙都是敬而远之。

外地督抚进京,孝敬京堂,不会落下曹府,但是也不会送重礼。因为谁都晓得,曹颙娶了个好夫人,自己又晓得生财之道,是不缺银子的。

如此,使得曹颙省了不少麻烦。

落到雍正眼中,便觉得曹颙继承了老父之风,要做纯臣,心中自是欢喜的。

每次召见,他对曹颙也和颜悦色许多。有一次提完公事,还留下他,叙了几句家常。

曹颙见状,心中称奇,却也没想旁的。

毕竟,他现下是“坦坦荡荡”,没有什么可心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