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5章(1 / 2)

加入书签

曹颙不着急开口,请李卫坐了。

看着荣辱不惊的李卫,他只有羡慕的。雍正登基,曹颙还得经营臣子之道,李卫却是飞黄腾达在即。

“又玠是不是要外放?”曹颙没有啰嗦,直言道:“什么地界儿,有消息没有?”

前天,就在大行皇帝故去第四日,也是礼部将大行皇帝遗诏颁发天下之日,四阿哥下了一个旨意,解了顺天府府尹俞化鹏的差事,擢工科给事中陈守创为顺天府府尹。

在京城皇权更替之际,换上新府尹,这人选定不会是寻常人。

这个陈守创,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庶吉士后外放为知县。这一做就做了二十四年,做了三地八任知县,直到去年才调回京城,任工部给事中,正五品。

二十多年不得升任,并非是他为官碌碌,而是因为他是汉人,又出身寒门,朝中无人。

这样一个人物,在这敏感时刻被擢为顺天府府尹,如何能不引起八方关注。

一年之内,这个老进士,从七品知县到五品给事中再到三品府尹,升了六级。

天下帝王,没有不多疑的,四阿哥能这般信任这个陈守创,这个陈守创怕是早已投到四阿哥门下。

除了陈守创升任顺天府府尹,曹颙还听到一些风声,前几年问罪罢官的年希尧要起复。

如此一来,四阿哥要犒赏潜邸众人的话,李卫应该也能占个便宜。

四阿哥向来赏识李卫,但是以李卫的履历,想要委以京堂的话,还有些资历不够,外放再调回京城的可能性更大。

“却是让大人说着了,昨儿刚听戴先生提过,说是外放直隶为道台。”说到这里,李卫露出几分苦笑,道:“我有几斤分量,大人还不知道?在六部里混口饭吃还能应付,真下到地方,我自己都没底气。”

这做京官与外官是两套路子,若是不刮地皮,怕就要被生吞活剥,怪不得李卫不见喜色。

“多寻几个好师爷跟前,我当年也是两眼一抹黑,还不是熬过来了。瞧着上面的意思,多半是让你历练一遭,而后就要大展宏图了。”曹颙道。

李卫苦笑:“大人身后有曹家,我一个捐官,却是连陈守创都不如,什么宏图不宏图的,不过是瞧着上边的心情。”

他还惦记自己的差事,没有多待,去田从典官署了……

紫禁城内,永和宫。

永和殿前,四阿哥站在台阶下,泪如泉涌。

这几日理丧,他早已身心俱疲,但身体上的疲惫,不能同此刻绝望的心情相比。

这正殿里之人,是他的亲生母亲。在他得以承继大统,使得她也能跟着儿子“母以子贵”时,她却是将儿子当做了仇人。

从大行皇帝大殓后,她就托病没有再出永和宫,对于每天早晚两次来请安的儿子,也是一次也没见,只让内侍出来传话。

今日已经是十一月十八,后日便是登基大典。

按照规矩,他这个新皇帝要给太后行礼后,才到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当礼部将奏本递到太后宫时,太后却叫人传话,只说皇帝登基,理应受贺,至于是否给她行礼,又有何干系。

话里话外,竟连母子情分都抹杀了。

这天子家事,礼部不好太干涉,接下来就是几位总理大臣上折子请太后受礼,太后仍是不允。

最后没法子,只能四阿哥亲自过来央求。

世人最重孝道,若是他这个新皇在“孝道”上有失,那就要被臣民唾骂。

太后却是没有给四阿哥面子,依旧是将他拒之门外。即便四阿哥在殿前站了半天,也不见太后有回心转意的意思。

四阿哥知道生母性子有些偏执,可没想到她会做到这个的步。

这哪里是母子,分明就是仇人!

四阿哥这些日子,倒是诚心守孝,前几日不吃不喝,而后在群臣恳请下,终于进米水,也不过是每次里喝几口粥,身体早已羸弱不堪。

这站了三、四个时辰,又是冷风吹着,四阿哥就有些受不住,身体摇摇晃晃的,只觉得头疼欲裂。

这时,就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四阿哥低头拭了泪,转过身时,脸上已经恢复平常之色,眼底现出几分怒火。他不能将怒气撒在生母身上,还撒不到旁人身上吗?

他明明下旨,太后“凤体不适”,永和宫内外现下以侍疾为主,不得随意打扰,谁敢无视他的命令,过来生事?

待看到来人时,他却是一愣。

来人看着三十来岁的模样,眉眼修长,嘴角含情,一身缟素,平添了几分妩媚。

来人看来也没想到四阿哥在,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露出几分惶恐与手足无措来。

要是换做其他人,愣了这会儿都不上前见礼,怕是四阿哥早就恼了;可是,现下四阿哥却没有恼的意思,反而生出几分怜惜。

这定是被旁人算计了,要不然也不会冒自己的忌讳,过来永和宫。

“和母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