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0章(1 / 2)

加入书签

郑燮闻言,才晓得曹颙还记得自己,忙站起身来,这次却是执子侄礼相见。

论起来,他比曹颙还大一岁。

曹颙拍了拍脑门,道:“刚说了不必多礼,咱们年岁差不多,还是平辈相交来得好。”

郑燮也是洒脱之人,见曹颙不端着架子,待人温煦,便也不再疏离,说话间自在许多……

西直门,李宅。

大管家钱仲睿领着太医,进了内院,就听到屋子里传来咳嗽声,心里直觉得沉甸甸的。三少爷已经病了十来天,还不见好,听二少爷所说,昨晚都咳出血来。

不到半月的功夫,三少爷就瘦得脱了人形。早先还用人参养着,后来太医说是心火重,不让用人参,每顿饭只喝半碗粥。

太医进去,坐在炕边,仔细诊了脉,又问了几句病人最近的饮食起居。

看完后,他出到外间,对李语道:“病人外邪入侵,伤了肺脏,如今又心火旺,颇为凶险。却是不知病人为何小小年纪,就存了这些多心事,心病还需心药医,好好开解才好,要不然拖久了,就算治好了病,怕也要坐下病根。”

李语同大管家对视一眼,心里都晓得,还能有什么心病,就是乡试落第之事。

待太医开了方子,大管家奉了银封,亲自送出去。

这太医,是曹家使了曹颙的帖子请的,在太医院中数得上的。李家这边的银子,也给得丰厚,来回都是马车接送。

李语则是进了里屋,坐在炕边的小凳子上,看着病榻上的弟弟。

李诚肤色晦暗,因咳得厉害,眼睛里水光闪现,没有平素的小大人模样,像个寻常的孩童似的,露出几分孤单无依。

李语叹了口气,道:“方才太医在外屋说的话,你也当听见了。你打小就比别人聪明,怎么这个时候犯糊涂?你才十三,初次下场,外头多少三十三、四十三、五十三的老秀才,考了半辈子,都考不到一个举人。早日养好病,寻个好先生,三年后再考,也不过十六岁,还是个少年举人。就是你常念叨的曹家四表叔,初次下场也没中;曹家五表叔,也是十六岁中举。你却是急性子,为了这个上火。”

“二哥……”李诚眼圈已经红了,哑着嗓子道:“父亲本不赞成我来,都是我自以为是,执意如此,却是丢了李家的颜面。”

“这叫什么话?谁说下场就要中?你想太多了,没人会怪你。你若不懂事,再这么糊涂下去,让长辈们跟着担心,才是大不孝。”李语殷殷劝解道。

李诚听了,脸上挤出几分笑,伸出胳膊,拉了李语的胳膊,道:“还是二哥疼我,照看我这些日子,换做大哥,早就懒得搭理我了……”

兄弟两个正说着话,丫鬟端了托盘送药。

李语起身,扶着弟弟坐起,看着他喝了药,才又照看他躺下。

因为李诚爱洁净,怕厨房熬夜染上烟火气,这药都是在廊下熬的。李语出来时,正有小丫鬟倒药渣。

李语眯了眯眼,心里冷哼一声:“嫡庶,谁说庶子不能当家……”

“秋风”

给孩子们请完新夫子,曹家这边就开始预备曹寅的两周年祭。

再过三月,曹颙就要孝满,他自己个也寻思起复之事。按照他的本意,他是不愿意这个时候起复的。

明年就是康熙六十年,若是四阿哥真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还好,不会有雷霆之变;若真是按后世野史所说四阿哥是矫诏即位,那京城的血雨腥风是少不了的。

至于后世历史学家辩称的,康熙遗诏是满汉双语,不可能将“传位十四阿哥”篡改成“传位于四阿哥”这个观点,曹颙还是赞同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四阿哥是“和平即位”。

就拿这些参与夺嫡的皇子阿哥来说,伪造一份遗诏,并不算难事。

就看八月十五,康熙从热河赐肉有曹家一份,曹颙就不敢存了侥幸的心思,以为皇帝会允许自己抽身事外。

这日,安定门内的雍亲王府里,却是一片热闹。

四阿哥侧福晋年氏所出的小阿哥,今日过百天。四阿哥子息艰难,嫡子夭折,府中只有三个庶子。如今最宠爱的侧福晋添的这个小阿哥,就成了四阿哥的心尖子。

年氏身子向来孱弱,之前已经夭折一个小格格,这个小阿哥落地至今,也病了几场。

四阿哥爱子心切,给儿子起名时,没有按照皇孙排辈的“弘”开头起名,而是起名“福宜”,取其“福佑”、“安之”之意。

四阿哥府行事向来低调,这次为了福宜百日,却是大宴宾朋。

年氏本就是宗室中闻名的美人福晋,如今生了儿子,眉眼风流,越发显得风姿绰约,美貌动人。

只见她身上穿着银红底五彩绣折枝百花衬衣,外头罩了浅绛色琵琶襟马甲,雍容华贵中,带着几分俏丽。

看着,就像二八佳人,不仅映衬着四福晋等人芳华不再,就是满屋子的女客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

年氏虽为亲王侧福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