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2章(1 / 2)

加入书签

魏珠在康熙身后,抿了抿嘴。别的不说,这半个月,皇帝就在四阿哥面前提了两次曹颙,其中不乏责怪之意,像是嗔怪他不尽心为上分忧。

连着魏珠,都有些担心,又不好给曹颙送信。

正如曹颙所料,看着这洋洋洒洒的“农耕”篇,康熙也是觉得他纸上谈兵,并不十分尽信,但是其中“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康熙是支持的。使得他发笑的,是曹颙信誓旦旦的说烟草之事,“以十万白银”获“数倍之利”。

这些年,曹颙在敛财上的招,还没有失利过,康熙对他也有信心。

只是打仗太过耗费银子,出兵一次,一个敌人没遇到,就要几十万两银子。这十万的数倍之利,还不能让康熙满足。

岂止是河南不能乱,这陕甘四川也是重中之重。

这湖广推行双季稻,就是康熙早年亲自过问的,这些年又李煦、孙文成等人在江南试种新稻种。

苞谷与番薯真要是适合山的生长,那不止是河南,陕甘等的,也可以一试。

曹颙生于富贵,长于富贵,却能有这番见识,康熙颇为欣慰。他才露出笑模样,就看到折子尾处,是曹颙代堂弟求恩典,想要他辞官回京参加会试的。

想到曹颙去河南,也是为了这个堂弟,康熙不由摇头。

他实不知道该不该惋惜,这个孙女婿,太重人情,不够练达,有才华,却没有功利心,难成大器……

西直门外,官道上。

看着前面的城门,几位侍卫都不由的雀跃。总算是熬到头了,原本在京城时,都觉得厌倦,盼着出外差。等到真的出外差了,才发现京城的好。

就是在京城的沙子,也比外头的亲。

曹颂这边,也跟着欢喜,笑着对曹颙道:“大哥,总算回来了,中秋节没在家里,总算能给陪着大伯、伯娘过重阳!”

“嗯!”总算回来了,曹颙应着,心中松了口气。

河南的事,只算是开头,其中千丝万缕,还要以后才能做计较。除了河南吏治腐败,官场糜烂,不得不重惩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就是白莲教在河南盛行。

这是关系到地方稳定的大问题,少不得又要血雨腥风。

将河南做成个“试验的”,将内务府势利引入河南,也能给河南百姓多条生路。

康熙五十六年,过去大半了,朝廷还没有大军西征的消息。看来,最早要明年。

圣驾快回京吧,要不然十四阿哥再歪缠下去,曹颙就不得不得罪人了……

财路(上)

虽然有“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老话,但是曹颙这位曹家长子这些年来却没少折腾。

好在一直有家书回来,李氏稍稍心安。饶是如此,见他平安归来,也是引得曹寅与李氏夫妻两个欢喜不已。

曹寅身为老父,还能克制,李氏已经拉着儿子,摩挲他略显清减的脸庞,红了眼圈。

还是曹寅“咳”了一声,同来请安的曹颂说了两句话,打发他先回东府去。

初瑜在旁,看着丈夫,眼里尽是缠绵之意。碍于婆婆在旁,也不好上前。

曹寅看在眼里,对曹颙道:“先回去更衣,稍后再过来说话。”

曹颙应了一声,同妻子一道回了梧桐苑。

“天慧呢,怎么没瞧见?”曹颙没有见到闺女,开口问道。

“大姐姐使人接过王府了。”初瑜回道。

之前的家书中,初瑜也提过,七月里曹佳氏又添了一个小阿哥,名字叫福端,这是平郡王夫妇成亲十一里,生的第五个孩子,尤其可见夫妻两个多么恩爱,是宗室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妻。

这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就是平郡王与曹佳氏这对恩爱夫妻,也有不如意的地方。

他们原本有一嫡女福敏,正月里没了,夫妻两个悲痛欲绝。曹佳氏当时肚子里正怀着孩子,也差点流了。还是李氏过去,陪着姑娘,好生宽慰,才好些。

夫妻两个已经有了三个嫡子,大阿哥福彭已经十岁,四阿哥喜福秀八岁,六阿哥福靖三岁。

寻常百姓人家,多是“重男轻女”;平郡王却是倒了一个个儿,“重女轻男”。京城宗亲,谁不晓得讷尔苏最宝贝王府的大格格。

好好的一个女儿,小小的就夭折了,岂不是让做父母的肉疼。

从那时起,曹佳氏与平郡王就盼着再添个嫡女,没想到生出来的还是小阿哥。

已故大格格福敏与天慧是亲表姊妹,容貌自然有几分相似。这份对女儿的宠爱之情,就让曹佳氏转到侄女天慧身上了。

说起这个,夫妻两个都有些缄默。

过了半晌,曹颙叹了口气道:“生个小阿哥也好,总比生个格格宝贝十多年,再送到蒙古强。”

初瑜听到这话,想起上个月出嫁的二格格,心里也有些沉重。

“听额娘的意思,宫里提起五妹妹了,怕是指婚的旨意也要下了。”初瑜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