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1章(1 / 2)

加入书签

他“嘿嘿”的笑了两声,露出一口白牙来,对曹颙道:“姐夫,我只是好奇,无心的,您别怪。一会儿同阿玛说完话,咱们再好好说话。难得您同姐姐来一遭,阿玛额娘都念叨了好几日了。”

今儿是弘倬生日,因还是孝期,这边并未怎么张罗。

只是两位福晋随着七阿哥在热河数月,前几日才回来,有些想念女儿,就使人提前跟曹府那边说了,今儿就接了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到王府这边,团圆一日。

曹颙与初瑜带着孩子们到时,七阿哥在部里,还没有回来。所以曹颙先跟着妻子,给福晋们请了安,就到弘曙处说话。弘倬那个寿星公,跟着七阿哥去部里,反而不在府中。

过来一会儿,就有内侍过来传话,说王爷回来了,使人请曹颙与大阿哥书房说话。

两人出了屋子,就被弘倬给拦住,说了这些。

王府前院,书房里。

七阿哥本就白,穿着一身白孝,看着颇为年轻,显得比弘曙兄弟也大不了许多。

在儿子与女婿跟前,七阿哥颇为威严。

对于福晋们接女儿、女婿回来吃饭,七阿哥原本是不应的,但是他心里也有事,想同女儿女婿说说,才点头。

待曹颙见过礼后,七阿哥点点头,示意他一边落座了,吩咐弘曙道:“到底是在孝里,去跟福晋说,席面不要太铺张,吃食也挑些素淡的。自己骨肉,左右也不在这一顿饭,不要坏了规矩。”

弘曙躬身应了,退出去传话去了。

七阿哥这才看了看曹颙,面上带了几分沉重,道:“再过十来天,是八阿哥的‘五七’,这应当由外嫁女来主持。那边府里只有一个格格,年纪还小。侄女中,出阁的不少,多是嫁到蒙古,嫁到京里的几位,除了病故的两位郡主,就只有初瑜同雍亲王府的二格格两个。因之前移灵之事,八福晋对雍亲王有些怨气,自是不愿让二格格来‘烧七’。今儿她使人请了我过去,同我说了,想要让初瑜过去给八阿哥烧‘五七’,我含糊着,还没有点头。”

这却是曹颙没有想到之事,他不愿生出事端,自是不愿同那边太近乎。

虽说按照规矩是外嫁女、或者是外嫁侄女给亡者烧“五七”不假,但是实际操办的女婿或者侄女婿。

毕竟在这种大事儿上,女眷也就是哭灵、守灵这些,张罗待客的,还得是男人出面。

曹颙能守着礼,过去上一柱香,就不错了,可不愿给自己拦这个瓷器活儿。

“岳父,移灵之事,规矩所致,实怨不得四爷身上。八爷生前,同四爷向来往来交好,就算是在地下,怕也不愿两家就此生了嫌隙。还不若借着这个机会,由二格格来主持烧七,也能缓和缓和两家关系。”曹颙沉吟了一下,说道。

七阿哥看着曹颙的目光有些深邃,沉声道:“需要缓和关系的只有雍亲王府同廉郡王府么?老九迁怒于你,对你动了手。虽说你‘告病’,但是又瞒得了谁,就算你这边没有放在心上,九阿哥会这么想么?他会以为你已经记仇,往后就是解不开的疙瘩。”

虽说被九阿哥盯上,是够让人头疼的,但是也比同他亲近,要安全得多啊。

瞧着七阿哥之意,像是要从中拉线,化解曹颙与九阿哥的恩怨。可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清。

这世上,最不好揣摩的就是人心。

谁能保证九阿哥就是个大度的,面上乐呵着,心里就既往不咎。毕竟,曹颙与九阿哥之间的账,有好几笔。

还是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曹颙不仅想自保,也不愿岳父同九阿哥那边太过亲近,思量了一回,道:“岳父,小婿若应了此事,就算能同九爷关系缓和些,却是又得罪了另一个,怕更是后患无穷。刚好汤泉行宫那边,还有差事需要料理,要不然小婿还是出去避几日。”

七阿哥见女婿丝毫没有要考虑的意思,不由皱了皱眉,心中有些薄怒,有些怪曹颙的冷清。不过,想着曹家与九阿哥的嫌隙,也怨不得女婿做这个选择……

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内院上房。

十三福晋脸上带了抹兴奋,眼睛发亮,巴巴的看着十三阿哥道:“爷说的是真的?咱们真要去温泉庄子去住?”

虽说十三阿哥府同外头鲜少往来,但是也按照规矩,为八阿哥服孝。

十三福晋没有“拆头撂辫”,还梳着两把头,只是将左边头发放下一小绺,编了个小辫。头上用粗黑布做包头,簪了两朵白色绒花。耳朵上,也换上了素圈银耳钳。

外加身上素白旗袍,真是应了那句话,要想俏,一身孝。

虽已经是老夫老妻,十三阿哥仍忍不住伸出手去,握着她的手捏了一下,道:“瞧把你欢喜的,就那么想出去转转?”

十三福晋还沉浸在欢喜中,点了点头,道:“那边庄子修成好几年了,去住些日子当然好。主要是孩子们,能出去撒撒欢儿,总比都拘在这府里强。”

十三阿哥闻言,神色有些黯然,低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