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7章(1 / 2)

加入书签

四阿哥接过,低头用了两口,想起一事,抬头道:“年氏那边预备得如何了?”

“妾身晚饭前使人去问过,已经收拾妥当了。只是……”说到这里,四福晋顿了顿,道:“只是这几年,但凡爷往热河,多是年氏跟着,李氏那边,心里怕是不舒坦……”

四阿哥听了,不由皱眉。

“爷,要不然,让李氏同年氏随爷同去,妾身留在看家吧?”四福晋犹豫了一下,问道。

四阿哥摇头,道:“不可,这次奉旨去热河避暑,说不定还要请圣驾游园,少不得福晋。李氏那边,你想个法子安抚吧……”

曹家,葵院,上房。

看着坐在炕上的长生,董素芯脸上多了几分柔和。

长生已经八个月,会坐会爬了。虽然李氏不在京里,但是也没人敢怠慢这位小祖宗,上下都看护得紧,养得白白胖胖的。

李氏在热河也是思子心切,曾想着使人送幼子过去,又担心还是太小,路上出闪失。

紫晶这边,则是隔日就给李氏、初瑜写信,禀告府中诸事,也算稍解李氏的惦记。

长生也看着董素芯,大眼睛黑白分明,小嘴咧着,露出下边的两个门牙。

董素芯伸出手去,摸了下长生的小脸蛋,道:“姐姐,真奇怪啊。我原是最厌烦孩子的,总觉得哭哭闹闹的,惹得人不安生;如今瞅着,却是打心里稀罕。”

女子到了年龄,都会如此。是身子已经熟透了,想为人母了。

紫晶心里想着,嘴上却不好说这个,笑着说道:“谁不是如此呢,年纪小时,耐心有限,就受不得小孩子哭闹;大了,性子稳重下来了,心也跟着静了,就不觉得烦了……”

人事(下)

京城,内务府慎刑司衙门。

朝廷邸报下来,董殿邦就被各种“道贺”的声音给围住。他心里虽是欢喜,但是面上并不敢太得意。

内务府的水深着,又是天子家臣,锦上添花的不少,等着落井下石的也大有人在。

董殿邦是慎刑司郎中外,手头上繁杂的差事也不少。

这其中涉及的书目账目多,董殿邦整理了半晌,也才弄完一小半,就见有笔帖式进来回话,道是赫奕赫大人来了。

董殿邦听了,连忙整了整领子袖子,亲自出迎。

赫奕并不是有城府之人,脸上阴沉着,没有半点笑模样。身后跟着两个笔帖式,手中各捧了一个漆木匣子。

董殿邦心里叹了口气,面上仍是恭敬着,执了个下属之礼。

赫奕的神色有些复杂,点了点头,算是回礼,道:“想必董大人也晓得旨意了,本官是给董大人送印信钥匙的。”说着,他转过身,指了指,那两个笔帖式手中木匣,道:“这个是内务府总管印信钥匙,那个是奉宸苑总理大臣印信钥匙,还请董大人收好。”

董殿邦躬身应了,伸手请赫奕进厅上吃茶,叫人将送来的印信钥匙收妥当。

赫奕见董殿邦将自己让到上座,自己个儿则是下首相陪,面上神情缓和许多。

吃了两口茶,他抬头说道:“董大人,你我同僚多年,也算相得,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赫奕听了,忙道:“大人有什么教导,还请直说,在下定当洗耳恭听。”

赫奕点点头,道:“十六阿哥正查昔日旧账,不晓得能闹出什么风雨来。我虽已革职,毕竟在任上多年,到时候出事,也摘不干净。董大人也是内务府老人,想来也不愿意见内务府风波不断。十六阿哥那边,还请董大人想法子规劝。”说到最后,已经是带了几分乏色。

不过片刻功夫,他像是抽干了力气似的,面上露出几分羞惭之色,低头轻飘飘的走了。

董殿邦将赫奕送到门外,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心里亦是唏嘘不已。

身处内务府这个大染缸里,谁还能干净呢?

赫奕是满人中的才子,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就想着捞银子。饶是如此,身在内务府多年,身上也说不清楚。

如今,他工部尚书与内务府总管都革了,连儿子荫生都革了,若是再弄出什么罪名来,就该入狱了。

除了心灰意冷,剩下的也带了几许畏惧,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攀高踩低、落井下石之人。

要是瞧着他复职无望,还不晓得有多少人要跳出来,给他添顶帽子。若是那样的话,到时候怕是想要囫囵个儿出来也难。

赫奕还是出身满洲大姓,换做董殿邦包衣出身,若是有半点把柄叫人抓住,还不晓得下场如何。

想到此处,董殿邦心里颇为沉重。

在内务府当差半辈子,兄弟子侄多在内务府当差,要是十六阿哥真查到底,怕是这衙门里就没有几个能当差的人。

闹将起来,他这个刚刚到手的内务府总管,就要成为南柯一梦。

董殿邦不由抚额,回到衙门,也没有心情再料理他事。

如今,得想着给康熙上折子,康熙在邸报里的旨意,只提了让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