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69章(1 / 2)

加入书签

别人家的规矩,多是女眷不能上桌,媳妇不能上桌。曹家上房人口少,初瑜这个媳妇身份又尊贵,一年到头也在一桌子上吃不了几次,就没有那么多约束。

曹寅为家长,独自坐了正座,东侧依次是李氏是天佑,西侧是曹颙与初瑜,下首是天慧与恒生。

除了荤素小菜,与几样粥点外,摆上来的还有三、四样粽子。

有三角粽子,还有四角粽子,李氏给丈夫剥了一只,随后给两个孙儿剥。曹颙这边,则是自己动手,初瑜则是要喂天慧吃饭。

祖孙三代,坐了一桌子,曹寅看在眼里,脸上也柔和许多。

用了早饭,曹寅要去衙门,曹颙将父亲送到大门外。大门上,已经插了艾蒿,绿油油的,看着生机盎然……

热河行宫,西峪,松鹤清樾。

至康熙起,随扈而来的皇子皇孙都齐聚在太后点殿,给太后请安来了。连住在行宫外的三阿哥,也不例外。

随扈来的后宫,则是以宜妃为首,在一旁侍立,看着也是花枝招展,喜气洋洋。

太后的心情也甚好,笑着受了儿孙的礼。

随扈皇子中,二十阿哥胤祎最小,才十一岁,比哥哥们矮半截。太后瞧见了,笑眯眯的招呼他上前,问询了几句。

皇子在上书房,是打小学满语与蒙语的,所以胤祎回起话来,也算是利索。

太后听了,越发欢喜,又跟三阿哥、十五阿哥他们交代,要好好带着弟弟什么的。

二十阿哥的生母高贵人站在妃嫔之后,见到太后亲近儿子,心里也甚是欢喜。

十六阿哥管着内务府事务,就低声对康熙请示道:“皇阿玛,和硕简亲王府三阿哥奉其父之命,从京城来热河给太后与皇阿玛请安,并送端午贡品,是现下传召,还是改时……”

永谦是雅阿江阿的嫡子,先前病故的简亲王嫡福晋所出,虽排行第三,但是因其两位兄长都病故,所以是简王府实际的长子。只是因年岁不大,还没有请封世子。

康熙听了,回头跟太后禀过后,叫人传永谦来太后殿。

过了一刻钟,就听有内侍禀奏,道是简亲王府三阿哥已经到了。

随着永谦而来的,就是和硕简亲王府今年端午的贡品,一个硕大无比的七彩大粽子。

那粽子足有几尺长,半人多高,底下还垫了木质的抬板,使了两个强壮的内侍抬着。

看着太后与宫眷们都直了眼,连康熙心里也生出几分好奇。

这就是九九八十一斤重的“九子粽”了,有八十一个一斤大小的“九子粽”组成,拢共用了七百二十九只粽子组成……

求援

京城,曹家,东府。

时值端午,兆佳氏早早的起了。因守寡穿不了颜色的衣服,就挑了一件上个月新裁的石青色旗装,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压了两根没有花色的玉簪,胸前别了翡翠手串。

收拾完毕,她对着镜子,又用精盐仔细的将牙擦了一遍。

红梅到兆佳氏近身侍候已经有旬月,还是头一遭见她这般上心,以为是因要受曹项与新姨娘的礼的缘故,心里已是酸得不行。

兆佳氏擦完牙,对着镜子,照了半晌,仍觉得有些不足,摸了摸身上的旗装,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衣服颜色太挑了?要不要穿着坎肩压压色儿?”

红梅在旁听了,笑着奉承道:“太太穿这个色儿的衣服好看呢,衬着脸白。”

自然是白,因为涂了好几层的粉。

兆佳氏对着镜子顾盼两眼,对红梅道:“取上个月做的那个藏蓝缎底大镶边琵琶襟坎肩来。”

红梅应声下去,到东屋里的衣柜里,将兆佳氏想要的坎肩寻了出来,服侍着她穿上。

兆佳氏对着镜子,收了脸上笑意,仔细看了看,才觉得满意。

这边收拾利索,曹颂夫妇、曹项与新姨娘、曹頫来了,宝蝶与翡翠也带着五儿过来。

加上住在这边的四姐,奶子抱着的天护,二房上下差不多都到了。虽说还有个天护的生母添香,但是上不了台面的,又为兆佳氏所厌弃,哪里有她露面的余地。

绿菊穿着粉红的衣服,葱青色的百褶裙,盘着发髻,露出一张光滑白净的小脸来。

兆佳氏独自上坐了,颇有威严。先受了曹项与绿菊的礼,喝了绿菊跪奉的茶,往茶盘里放了一个红包,对绿菊道:“往后尽心侍候你四爷,也不枉我疼了你一场。”

绿菊跪着应了,随即兆佳氏又受了众人的礼。

随后,才是曹项带着,绿菊又给府中上下奉茶。

曹颂与静惠做兄嫂的,都不好多说什么;曹頫带着几分戏谑之心,端着茶盏不喝,低声对曹项笑着说道:“四哥与小嫂子总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四哥这下自在了?”

曹项怕他口无遮拦,生出是非,忙托起他的手,将茶盏往他嘴边送,说道:“五弟,喝茶喝茶……”

兆佳氏坐在上位。眼睛不住的望厅上的座钟,压根没有留意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