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8章(1 / 2)

加入书签

加上怕李氏身子不适,马车也是一路慢行。

等曹颙等人进了城,回到府里,已经是酉初(下午五点)。

曹寅已经从衙门回来,正等得着急,连番打发人到大门外探看。

得了信,他忙从书房出来,到了二门外,亲自扶了李氏下车。他搀着妻子的胳膊,上下打量了李氏,瞧着头发丝也没有少的模样,他才算是放下心来。

在儿子媳妇面前,又有丫鬟婆子们看着,李氏被臊了个大红脸。

“老爷,妾身自己走!”李氏看了眼自己的手臂,小声对丈夫说道。

曹寅也察觉出自己的失态,忙撂下手臂,到底有些不放心,“咳”了一声,对身边跟着李氏出门子的两个丫鬟吩咐道:“扶着太太,仔细路滑!”

曹颙与初瑜在一旁,见了老两口相处的情形,却是心思各异。

曹颙是头一次见曹寅的窘样,心里暗笑。

自己这个老爹,如今却是越来越有人情味儿了,同之前那个喜欢阴沉个脸皱眉训人的样子孑然不同。

初瑜则是心里疑惑不解,她是跟在李氏身边的,这半日功夫的各种变故,她都看在眼中。

太后之前的撂脸子与过后的失态,皇上在太后宫时的森严与在王嫔处的慈爱,王嫔娘娘无意中露出的诧异与后来的面不改色……

若是一个人变脸,还能说是巧合与意外,这意外都是如此,还能是单单的意外么?

她开口问王嫔那一句,太后是不是将李氏错认的话,王嫔却是将话岔开了去,只做未听到这一句。

换作是其他人,许是会只当意外。

初瑜却是晓得婆母的身份有些秘辛的,是宗室女的身份。

如今,太后宫里的这一出,更似验证了这个说辞一般。

最后皇上进门,太后问的那句是什么意思,初瑜只听懂“女儿”一个词儿,其他的都是不懂。但是她留了个心眼,将那句话的大致发音记了下来。

先是同丈夫说知,还是先弄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初瑜心里犹豫着……

西单牌楼,兵部衙门。

几位堂官为了派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处的司员人选争论不休,半个时辰也没拿出章程来。

这差事说难不难,不过是传话罢了,事成了就要多个军功;说容易却也不容易,到时候少不得还要陪着大喇嘛去策妄阿喇布坦处劝降,万一对方匪性彪悍,那脑袋就保不住。

十四阿哥听得不耐烦,摆了摆手道:“别再议了,既是几位大人拿不定主意,那爷举贤不避亲,就车驾司郎中曹颙好了……”

公差

曹府,梧桐苑。

送李氏回了兰院后,夫妻两个回了梧桐苑。早出晚归了一天,曹颙已是饿得狠了,立时唤人摆饭。

夫妻两个,一边吃了晚饭,一边说了白天宫里的情形。

初瑜掂量着,还是将太后最后那句不解之话,告诉了曹颙。

曹颙心里也混沌着,这眼看着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没有不探究的道理。况且,知道了原由,才会晓得太后与皇上的反常所谓何来。

只是那句话太后说的急切,曹颙早先在尚书房说过蒙语,听着像是“五姑母”,又听着不像,他心里拿不定主意。

初瑜见丈夫拿不准,便吩咐人去葵院传了乌恩过来。

初瑜回忆着头晌的情景,将太后最后那句话中不懂的地方学了一半,问道:“或许我学的不像,中间的像是‘古’又像是‘虎’,你听着这大致是什么意思?”

乌恩是蒙古人,还是跟在曹颙身边后,才开始学汉话的。除了恒生身边的蒙古奶子之外,府里就数她的蒙语最好。

她是康熙四十八年被曹颙带回京城,这已经过了六年,已经由一个黄毛丫头,长成为少女。她编着粗粗的鞭子,穿着个雪青色的褂子,外边罩着酱紫色掐边的比甲,看着也算秀丽。

她圆圆的脸,颧骨微微凸起,还是能看出同其他人长相有异。

她出身蒙古奴隶,当年随着曹颙进京时年岁不大,但是却晓得看人脸色。

加上她性子好,待人也实诚,在府里的人缘很好。上下人等,都很喜欢这位憨实的蒙古姑娘。

初瑜这次陪着婆婆去太后宫请安的那句蒙语,就是跟着乌恩学的。

之前在王府时,初瑜虽也进过宫,但说的是国语。这次因是陪着婆母进宫,心里越加郑重,便专程学了这一句,想要讨太后的欢喜。

“他波古能格……他波虎能格……”乌恩见初瑜专程问及,也不敢怠慢,重复了一遍,确实没有歧义,才道:“这是说‘五姑姑’……‘古能格’就是‘姑姑’……”

初瑜与曹颙夫妻两个闻言,对视一眼,算是晓得了肯定答案。

真是“五姑母”,想到能被称之为皇上“五姑母”的那位,夫妻两个却是心里都有些不自在。

初瑜转过头来,稍加思量,对乌恩道:“今儿回去,你将手中的差事料理料理,跟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