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4章(1 / 2)

加入书签

沈瑜点头。

张鞠也看到了这三件木雕,分别是木雕的柿子、扁豆、竹笋,就小声问道:“象生摆件是什么意思?”

及老板解释:“古代器皿凡是使用人物、动物、植物为造型,一概称之为——象生器。”

他将三件木雕取出,放在桌上示意沈瑜可以上手。他自己拿起一只圆雕柿子,边把玩边说:“着套象生摆件,以黄杨木为材质,木质细腻有光泽,圆雕的扁豆颗粒饱满,上浮一小扁豆,镂琢雕扁豆梗,线条流畅,寓意多子多福,耕耘收获;竹笋清秀素洁,竹笋破土而生,生命顽强,寓意节节高升;

您二位看,柿子果皮的纹理表现得一丝不苟,果肉质感亦雕刻得淋漓尽致,质感逼真。”

他把木雕放下,示意张鞠也可以拿起来看。

然后对沈瑜说:“此三件器形虽小,但雕琢生动自然,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加以黄杨木的香气清淡,雅致而不俗艳,逗人喜爱,更显清奇雅致。”

他从沈瑜购买关帝坐像的行为,判断这是有实力的买家,所以介绍的时候也格外卖力。

沈瑜问道:“这三件象生器,什么价?”

老板说道:“3万港币。”

沈瑜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放下木雕,一副放弃的模样。

及老板看到这单生意又危险了,急忙说:“如果你真的喜欢,连带刚才那件木雕,加上这三间象声器,一共58000港币,你看怎么样?”

沈瑜沉默不语。这四件木雕,在地图上都显示为橙红光点,表示未来会升值,老板说的价格,可能就是市场价。他故作犹豫,表示再考虑。

张鞠也劝道:“再看看吧。”

及老板看出机会,非常热心的告诉沈瑜,这种木雕很受欢迎,机不可失等等。

沈瑜一直没表态,直到及老板把价格降到57000港币,才说道:“好吧,来港城遇到喜欢的木雕,算是缘分,那就按这个价格定下。”

他说这话额时候,仿佛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心。

店老板暗自欢喜。

只有熟悉沈瑜的张鞠明白,沈瑜多半是占便宜了。不过,她更喜欢看热闹,非常配合的,做出了劝阻朋友冲动购物的姿态。

及老板看到张鞠的动作,让服务生赶快开票。

沈瑜在心里给张鞠悄悄点赞,用手轻轻扶住了房间的隔断,问道:“及老板,这个隔断卖吗?”

其实他在看到游戏线索指向的物品之后,也注意到了这一片被当做隔断的木器。但是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一直东拉西扯之后,才问起了这一件物品。

听到沈瑜的问话,及老板愣了一下,张鞠也看过来,问道:“这个隔断是屏风吗?”这次,她是真的不明白。

沈瑜没着急回答,而是看向店老板。

及老板对沈瑜竖起了大拇指,说道:“这位先生,您是个有眼光的人。这东西虽然被我当做隔断放在这里,但它可不简单。当然可以卖,不过价格不便宜,30万港币。”

这话说出来,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不管是写单句的服务生还是张鞠,都看向了老板。窗边茶座上,还在喝茶的那位老人也抬头看了一眼。

沈瑜控制着表情,也做出吃惊的模样。心里却在高兴,这个东西在地图上可是一个蓝点。

张鞠再次看的隔断。这是由一组相同的六扇屏组成的隔断。每一屏的上半部分是窗框的样式,装的是白纸;下部分则是三格,上下两个横格小,中间竖格大。每一格里有一组浮雕装饰,整个样式看起来就像是门或屏风。

她问道:“这,这不就是普通木质屏风吗?”说罢,转头看向另一个隔断,比对后,说道:“好像有点差别。”

及老板说:“另外一边的隔断,用的是六扇屏风,这件不同,这是清代宫廷御制落地罩,材料是金丝楠木。上面的木雕有松鼠葡萄等装饰。

沈瑜听到老板认得,就笑着说道:“老板说的不错,这是落地罩。”

张鞠问道:“落地罩是什么意思?”

沈瑜解释:“传统居室中的隔断名称。

传统居室为了增加室内空间层次,常采用“隔”的手法,就是我们说的隔断。“隔”的手段包括高墙回廊、门窗板壁、帘幕、博古架、落地罩等。

落地罩形制千姿百态,凡从地上一直到梁或枋的花罩,都可称为落地罩。”

他对及老板说道:“您的这件落地罩,材料与雕工都不错,但是如果说是清代宫廷之物,就太夸张了,而且,价格太贵。”

及老板说道:“您既然认识落地罩,应该能看出这件落地罩的价值。

落地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沿两侧木柱和梁或枋形成的不同方向的三条边上均有装饰,两侧的木雕一般都坐落在木雕须弥座上。第二种叫做“隔扇罩”,在两侧木柱上安装隔扇、隔扇间,梁枋下安装单边罩。第三种是在柱梁间满饰木雕或用木棂条组成图案,中间部位留出几何形洞口,因其洞口的形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