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2章(1 / 2)

加入书签

康纳也没打算一次成功,把自己的建议说完之后,就开始聊起了富苏拍卖行的优势。

几人说话的时候,沈瑜注意到皮特来到了拍卖行。

泰勒也注意到了,就主动借故离开,给沈瑜留出空间。

皮特儿走过来,拿出了几份资料递给沈瑜。“沈先生,这是您想看的资料。”

沈瑜说了一声谢谢,接过资料,请服务生为皮特安排了咖啡,开口问道:“这些青铜器,有没有法律方面的问题。”

皮特说:“法律方面没有问题。艾佛森家族的收藏品,有明确的证明。青铜器的上一次的交易,是二十几年前。所以,您可以放心大胆的拍下来。”

沈瑜仔细的翻阅资料,一直等到了张笑妍和国内的几个藏家到来。

张笑颜看到了沈瑜,也拿出了一份资料,直接对沈瑜说:“这几件青铜器,可以拍下来带回去,不会违反相关规定。”

这时还没到入场时间,沈瑜让服务生为几人一起准备了咖啡。

几个藏家看到沈瑜查询了漂亮国和华国两方面的法律资料。都老师,葛老师,还有杨中秋几人对视一眼,心中惊讶这个年轻人的谨慎。

在轻松的聊天气氛中,时间过得很快。在工作人员提示下,众人一起进入了拍卖会现场。

拍卖会会场的观众空间是环形结构,有阶梯式的座位,布置很舒适。

等待的时间里,沈瑜看到陆续进入会场的藏家,以亚洲面孔居多,也有其他肤色的人出现。

参加拍卖的人,逐渐把能容纳几百藏家的会场塞满。

他忍不住小声吐槽,拍卖华国的文物,这些人来凑什么热闹?

都老师听到了沈瑜的吐槽,笑着说:“来参加拍卖的人,一部分是收藏家,另有一部分是古董商人。很多西方商人知道华国文物升值快,所以,有不少西方人会和我们竞价,也是很正常的事。

几大拍卖行都专门设立对华国文物的鉴定部门,甚至细分了几个种类。可想而知,西方人是把这个事情当做一门儿很好的生意经营。”

他开始给沈瑜介绍,哪些人是在拍卖会上的常客,哪些是生面孔。

都老师给沈瑜解释的同时,还在观察会场中的竞争者们。

他在说话的时候,脸色略微有点儿变化,这种变化转瞬即逝。还是被沈瑜察觉了。

沈瑜问道:“都老师,您看到什么了?”

都老师用手虚指一下,说道:“你往会场右边看。”

沈瑜顺着都老师的指引,看到了几个亚洲人面孔,一个个正襟危坐。

“扶桑田中商会的成员。”杨中秋听到了议论,开口解释。

沈瑜听着耳熟,但记不起来,似乎在哪儿听过。

都老师解释:“这个商会的实力很强,其成员是扶桑几个博物馆的资助者。他们来到这里,可能是看中了今天的拍卖品。

我看了今天的参加拍卖的人。大部分收藏家和商人,一旦拍品价格超出了他们的心里价位,就会放弃,可是,这几个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有集团撑腰,又是给博物馆收集藏品,买文物和艺术品毫不手软,经常会把拍品价格抬的极高,是咱们的劲敌。

沈瑜看着七八个扶桑人,心中也有些紧张,祈祷这帮人可千万不要和自己争青铜器。

此时,拍卖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就位,一位拍卖师走上台开始介绍。第一张拍卖品的图片,出现在投影屏幕上。

“清雍正红釉玉壶春瓶……”随着拍卖师的介绍,会场安静下来。沈瑜清晰地听到了几位藏家深呼吸的声音。

青铜爵,旗开得胜

“清代雍正官窑玉壶春瓶,高235厘米,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沈瑜看到,这件典型的雍正官窑玉壶春瓶,是霁红釉瓷器,估价9万~12万美刀。不知道是否拍卖会的人也知道华国人的习惯,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件红釉瓷器,取个开门红的彩头。

他发觉,周边的几位藏家气息开始变得不稳,深呼吸的声音清晰可闻。他觉得好笑,有些藏家已经五六十岁了,面对这种情况,居然还会紧张?

都老师察觉沈瑜的目光中带着笑意,就解释道:“你别笑大家紧张,清代官窑玉壶春瓶,以高八寸者为标准器(约28厘米),此瓶高为七寸,是小尺寸玉壶春,仅流行于雍正朝,后世少见,历来即为藏者所重视。另外,霁红釉是雍正帝极为重视的一种釉色,为提高其呈色质量多次下旨监督。而这件瓷器传承有序,保存的也好,估计要有一番争斗。”

随着拍卖师喊出竞价开始,场中立刻有人举牌。

沈瑜看到葛老师在拍卖师喊出92000美刀之后,也举起了牌子。

“……9万4千美刀!”

“……9万6千美刀……”

沈瑜默数,至少有十个以上的藏家参与了竞拍,也包括扶桑商会的一个秃顶老人。

在激烈的竞价中,玉壶春瓶的价格很快超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