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5节(2 / 3)

加入书签

“竟然是银鞍直武士亲自护送。”邵承节压住心中的惊讶,脸上慢慢浮现出了几丝笑容。

马车上的波斯人东张西望,神色间既有惊讶,又有喜悦,可能还带有一丝惶恐。

这般隆重的场面,如果事情没办好,其实要遭到汗的责罚?

会被怎么处刑?绑在马尾上拖曳,还是马蹄践踏,又或者干脆绞死?

大抵是这样的想法吧。

邵承节脸上的笑容更盛。他与波斯、大食商人打过交道,对他们脑海中带有的刻板印象稍有了解。而父亲在西边的形象,更大可能是“可汗”,而不是“天子”。

音乐渐渐停止了,马车也停了下来。

十二名波斯学者,在鸿胪寺小吏的引导下,缓步上前。

※※※※※※

“诸位历经风霜雨雪,跋涉上万里,远来洛阳,传授真理。”待礼宾官一一介绍完十二个波斯学者后,邵树德笑容满面地说道:“此等壮举,必然彪炳史册。后人于字里行间看到,必然能感受到今日之盛景。来,请与朕同乘一车。”

说完,邵树德上前拉住领头的名叫巴尔迪亚的波斯学者,在他局促不安的表情中,登上了御辇。

其余十一人也被一一引至其他御辇上。

随驾出迎的皇亲、官员、军将们看着这隆重的礼遇场面,百感交集。

能和圣人同乘一车的人可不多,波斯人何德何能,受此隆恩,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鼓乐声再起,御辇辚辚向前,宫廷侍卫们高举依仗,簇拥左右,往洛阳而去。

“君可会说回鹘语?”邵树德用回鹘语问了一句。

巴尔迪亚听闻,有些茫然。

其实,如果他会说突厥语,也能听个大差不差,但显然不会。

在御辇旁策马缓行的翻译先用粟特语说了一遍,然后再用波斯语复述。

“尊贵的汗,我能说粟特语和波斯语。”巴尔迪亚的紧张情绪微微有些消解,轻声说道。

翻译立刻用汉语复述他的话。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听闻你在途径敦煌时,给学生讲解数学?”

“尊贵的汗,我很惊讶你治下的城市内,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学校,而且还教授数学。”许是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他的紧张情绪大部消散,说道:“我给他们讲授了一些教师也没有掌握的知识,他们的反应并不是很强烈,但有一种朦胧的好奇。”

“哦?你是说什么不喜欢新知识吗?”邵树德问道。

“不,恰恰相反。”巴尔迪亚说道:“我给一位少年赠送了在撒马尔罕印刷的习题册,他谨慎地表达了谢意。但没过多久,已经放学回家的少年们也来了,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习题册,我只赠送出去了两份,这已经是我的全部。”

邵树德高兴地笑了。

他在敦煌遇到的应该是沙州州学的少年们,他们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学习数学,数学博士的水平嘛,只能说一般般。

但看到大家的求知欲这般旺盛,他还是很高兴的。

“一路走来,有什么感觉?”他问道。

“尊贵的汗,我不知道中国是否是我梦想中的圣地,能够让我施展才华,在历史中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巴尔迪亚说道:“我已经领略了贵国的西半部分国土,对一些习俗、文化有所了解。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全貌,充其量只是真实情况的一个缩影,一个尚不完整、未经翻阅的序言,中国这部鸿篇巨制即将向我和我的朋友们打开。”

邵树德听完笑容更盛。

他阅读过一些波斯、大食商人在唐朝的散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那些人往往会把自己看到的中国社会一角以为全部,然后向家乡人介绍。这就像盲人摸象,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

但这位数学家巴尔迪亚却很谨慎,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不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得到证明,这就是理科男的世界观吗?

“从伱的视角来看,波斯国内对我国是什么看法?”邵树德问道。

“他们认为汗是一个野心极大、十分自负的人。”巴尔迪亚说道:“贵国的战争行为违反常识,得不偿失。”

“你的看法呢?”

“我不急于提出不利的结论。我个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多方面值得称赞的国家。”

“比如?”

“你们的军队十分强大,这在战场上得到了证明。”巴尔迪亚说道:“你们的城市规模巨大,我通过眼睛得到了证实。道路很宽阔,得到了妥善的维护,人们很文明,并不野蛮。官员们通晓哲学、法律和农业知识,他们中的大部分思想卓越,情感微妙,我认为,接下来的一百年是属于他们的英雄时代。”

这个彩虹屁,威力好像比塔姆还强一些啊!

不过邵树德还能稳住。他知道,不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他们说话的口吻就那样,即便是理性的数学家,也不避免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感情相对奔放、外露。

如果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