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5节(2 / 3)

加入书签

离去。

储氏恰到好处地回来了,笑道:“王子见谅,我今晚要和莲花说说话,想让她留宿宫中。”

“好,好!”铁哥连声道:“莲花,好好陪——陪储贵妃。”

没庐氏心底的怨恨又浮了上来,不过已经很淡了。相反,底下愈发黏糊糊的。

邵树德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来划去。

以前他确实没想到可以从于阗入吐蕃。

待见到李圣天时,脑海中犹如劈过一道电光:原来还可以从这边走。

更近、更靠谱!

象雄、古格、拉达克、普兰……

问题是,铁哥有那个本事,得到当地官员的鼎力支持吗?

这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机会给你了,把握不住,就是你无能,也别再怨天尤人。

不过,机会确实很大啊!

女婿的于阗国就在旁边,抬抬脚就到,支援起来甚至比亚隆河谷那边还要更方便。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控制力也更强。

铁哥若无能,没法取得所有人的支持,或许不一定是坏事呢。

他越无法掌控局面,就越需要外界的支持,就越容易控制。

当然,铁哥的身上毕竟流着赞普血脉,当地的官员、土王不至于对他不利,最多阳奉阴违罢了。

这种局面最好了。

布告中外之一

四月一晃而过。

至五月,全国各地的《请加尊号表》、《请上尊号表》如雪片般飞来。

其中不乏“言辞恳切”的,比如有人“泣血上书”,有人“椎心恳求”……

对这些行为艺术,邵树德统一大加批判,末了让中书拟旨,给这些人降几级官,让他们知道拍马屁太过分是什么下场。

对于那些言之有物的,比如认真分析加尊号后的政治影响,对于整合草原、汉地两大势力,将其合二为一的好处的,他则认真回复,同时令吏部考功司查看他们的政绩,合适的就予以升官。

狠抓官场实事求是的风气,这是他一贯的态度。

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做到——事实上他也偶尔违背——但要尽量往这个方向靠拢,时不时给官员们敲敲警钟,让他们知道满嘴胡诌、空洞无物的奏疏,在圣人那里是行不通的。

六月初,收到的请上尊号的奏疏越来越多。

各正州就不说了,邵树德重点看羁縻地区的。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到如今八个月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的酝酿,南方各道羁縻地区的部落使们纷纷上书,请加尊号——这是意料之中的。

阴山、燕山、河西、碛北、辽东诸蕃部,因为距离近,快马传递之下,也没有慢多少。

甚至就连泰封的使者,都已经乘船青州。

到六月中,就连青唐诸部、仲云国、于阗国都已经上书——因李圣天人在长安,他当场写了一份,比所有人都快。

值得一提的是,邵树德刚刚册封的积石州刺史烧阿竹多也快马遣人上书,十分恭顺。

积石州是新设的羁縻州,以通颊部首领烧阿竹多为刺史,世袭罔替,大致位于后世果洛及黄南州南部的黄河及其支流流域。

海拔甚高,牧场质量只能说凑合,故羁縻了事。

现在还没到的,也就碎叶、热海、伊丽、北庭诸部了。不是因为不愿,实在是路途遥远,未及赶来——邵树德刚离开西域年余,他不信那些人头皮痒了敢作死。

另者,百济、新罗使者还在赶回家的路上,等他们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日本,他压根没考虑。

前几年使者入京,说是请求册封,礼部、鸿胪寺给了不少赏赐。但邵树德深刻怀疑是不是日本使者自说自话,两头骗,居中捞好处了。

这个国家,桀骜不驯,过于装逼,他也懒得搭理了。

六月十五日朔望大朝会,他于太极殿内坐朝,正式受尊号“建文神武无上皇帝”,此为草原、汉地共主。

朝散后,大批信使离开长安,五百里加急前往各道。

六月十六,他又在蓬莱殿召见终于抵达长安的波斯使者……

※※※※※※

仙州显义县(今长春)白桦乡杨村西原,杨渥钓了半天鱼,一条也没上钩,气得直接将吊杆甩在河里,起身走了。

一大早就兴冲冲过来,被蚊子咬得够呛,结果啥也没钓到,气死人了。

回到村中杨家大宅,没顾得上和妻子说几句话,又带着两个仆人,翻身上马,去州城玩耍去了。

从淮南迁来的杨氏家族总共有数百口人,大部分安置在显义县,小部分在扶余县(今农安)。显义县的又主要落户在白桦乡,杨村六十八户百姓,除五户府兵、三户渤海人、两户契丹人、一户靺鞨人外,几乎都是杨家人,故村名也叫“杨村”。

杨村离州城不远,驰马半个时辰也就到了。

三人将马儿寄存在羊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