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5节(2 / 3)

加入书签

且卖货的人从波斯人、粟特人,变成了回鹘人(可萨回鹘),多转了一道手,赚头就小了。”

“你说的这个倒也是实情。”赵凤点了点头,道:“放心,我听闻圣人弄到了很多女奴,要低价发卖一批给你们四家。别扎堆在洛阳卖,往南走,乘船去扬州、苏州、润州、杭州,那里做买卖的有钱人不少,或能卖上好价钱。”

赵在庆心下一喜,但还是有点愁眉苦脸的样子。

赵凤瞟了他一眼,道:“别藏着掖着了,说吧,什么事?”

“使君这里有方便使用的荒地吗?”赵在庆问道。

“有肯定是有的,但你问这个做什么?”赵凤奇道。

“去岁圣人攻破疏勒,得王宫诸般宝贝,发卖予商徒,令其拿粮食来交割。”赵在庆说道:“有人觉得长途转运粮食不划算,于是召集了一批乡党,在姑墨州偷偷找了一处地,自己种粮,收获后运到疏勒,卖给朝廷,大获其利。”

“这……”赵凤一听有些惊讶,还能这么玩?

其实,历史上清代西征时,很多商人就是这么搞的。

一开始,他们也是长途运粮,没想到这茬。

但某天,有个“小机灵鬼”突然想通了,朝廷要的只是粮食,我从兰州千里运粮,人吃马嚼,成本贼高,与其这般,不如去西边找个地方,雇人种粮,结果大获其利——其实,又何止商人种粮,左宗棠还鼓励士兵找地方种粮,所得全部市价收购。

当然,这种情况只能存在于朝廷拿真金白银来买粮。如果他们想的是白嫖,那就没戏了。

清朝西征比较特殊,朝廷自己的运力主要拿来运军事物资了。

因为大量使用火器,后勤运输任务激增,远远不是冷兵器时代能比的了。

西方拿破仑时期,为了给一支部队提供后勤补给而准备了4500辆四轮马车,其中2500辆是运送弹药的,可见一斑。

但冷兵器时代,消耗就小多了。粮食之外,最大宗的消耗品是箭矢,可绝大部分箭矢是能够重复利用的,且由士兵个人携带。

高仙芝能带着七万军队在龟兹与怛罗斯之间来去自如,但火器部队却没这么简单,这也是乾隆西征打光国库的重要原因——他若还想着白嫖商人的粮食,那这仗干脆别打了。

“伊州不行,虽然还有荒地,但都有主了。”想了一会后,赵凤说道:“你若觉得运粮麻烦,想要去西边种粮,我觉得可以去北庭。”

“北庭?”赵在庆有些惊讶,问道:“他们那边也要打?我来伊州的路上,看到安东、丰州的府兵都回家了。”

“府兵走了,符存审、王彦章、朱瑾等人没走。”赵凤说道:“辽东今年还会征调三千府兵西行,加入北庭行营,归符存审指挥。六月之后,他们肯定会有大动作。”

“那就去北庭。”赵在庆决定了,说道。

赵凤则若有所思。

其实,朝廷向商人买粮只是一时。攻占高昌、疏勒之后,把抢劫来的王宫、官员、富户的财产发卖,随后劫掠拔汗那,又得了一笔横财。但横财终究是横财,不是细水长流的稳定收入,消耗完毕之后,自然不会再买了。

但这事——其实很有搞头啊!

赵凤的脑袋高速运转着,如果朝廷拿出一部分钱,在洛阳支付给商人,让他们带好一应必备物事到西域去种田,会不会更好?

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固然很贵,但总比傻乎乎地从灵州、凉州、兰州运输粮食便宜吧?他妈的便宜太多了好不好!

当然,最便宜的还是军屯,但这事嘛……

第二便宜的是移民垦荒,然后收税。但在移民前期,粮食以及其他物资的支出反而会急剧增大。

所以,雇商人种粮还是存在好些年的赚头的。

赵凤越想,思路越清晰。

武夫们不愿屯田是事实。那么有没有爱财之辈,愿意种粮出售呢?要知道,军屯的积极性很低,产量也不高,与自愿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不是计较开支的时候,因为什么都比数千里运粮成本低,而且低很多。

今年已是同光元年,河陇百姓要苦第三年了,三年之后,定然有些疲敝,需要缓一缓。圣人如果还想大举移民,势必要有新办法、新路子。

想到此处,赵凤已经决定,将所思整理出来上奏圣人,或能搏得圣眷。

※※※※※※

赵在庆离开州衙之后,很快出了城。

他注意到城墙根附近多了很多百姓,风尘仆仆,而进城的时候还没有。

稍一打听,原来是来自河南、河北的新移民:镇州、魏州、汴州、宋州百姓各两百户。这会正等待州府将他们分往各县,定居垦荒。

他听赵凤提过,伊州人烟稀少,刚刚来了一批拔汗那工匠、中原手艺人、淮南乱兵家属,加起来也才2300户、11700余口人——刚刚恢复前唐年间的户口。

回到驿站之后,留守的商队成员也在讨论这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