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7节(2 / 3)

加入书签

德站起身,摩挲着下巴上的胡须,有些踌躇。

从如今的局势来看,萨曼波斯应该是新一代黑衣大食,只不过其扩张欲望没那么强罢了。

邵树德有点想顺着葱岭南原,直接捣入拔汗那国旧地,将当地的波斯军队屠戮一空。但又觉得此事很麻烦,因为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西边,大军一旦撤走,人家卷土重来,你有什么办法?

从大食到波斯,人家最大的优势就是补给方便啊。大食在唐人手里败了那么多次,人家断过东侵的念头吗?没有。

但他还是想尝试一下。

有些人被打痛了,能得几十年和平。

有些人被打痛了,居然还跟个狗皮膏药一样,死皮赖脸继续来。

就是不知道波斯是哪种人了。

“先料理了疏勒再说吧。”邵树德思来想去,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后勤补给是最制约夏军的地方,这是死穴,后面的仗怎么打,完全看有没有充足的补给。

“陛下!”银鞍直指挥使种彦友匆匆进来,禀报道:“萨图克北上了,兵众甚多,不下两万,或有三万之众。”

院落内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诸将你看我,我看你,神色间颇为兴奋。

“怎么?看到有仗打,一个个这么高兴?”邵树德笑问道。

“陛下,武人不就指着这个么?”杨亮笑道:“没有仗打,如何升官发财?”

众人轰然大笑。

但杨亮的话,确实是所有武人的“价值观”。只要朝廷不堵死他们上进的渠道,让立了功的武人也能升官,甚至入朝当宰相、枢密使,增加他们的食邑,给他们荫庇子孙为官的名额,让大伙都谈论他们的武功,那么他们就敢舍命搏杀,将一切敌人横扫干净。

“那你说说,这一仗该怎么打?”邵树德问道。

“拣选精锐,给敌迎头痛击,臣愿为先锋。”杨亮说道。

“你猜朕会怎么打?”邵树德摇了摇头,继续问道。

杨亮一窒,半晌后才道:“陛下定然屯兵于此,以逸待劳。先以坚壁消耗贼人士气,待于阗大军攻至疏勒的消息传来后,贼军心不稳,此时大举出击,可获全胜。”

“看来朕的用兵套路都让你们摸清了。”邵树德自嘲一笑。

“陛下这般用兵,无懈可击,符合兵法正道。”李嗣源认真地说道:“便是臣处在萨图克的位置,也想不到破解之策。”

邵树德闻言哈哈大笑。

打了大半辈子仗,他其实是真正的沙场老油条。各种战术打法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对部队的熟悉也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谨慎、稳妥的风格,对手也很绝望啊。

能打赢,才是硬道理。

这种如果都不算名将,那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名将了。

“贼众一时半会还来不了。”邵树德坐了回去,道:“城池加紧修缮一下。其余人等,该操练部队的操练部队,该刺探军情的刺探军情,该征粮的征粮,按部就班。自乾符末开始,朕打了三十七年仗了,萨图克这种黄口小儿,朕有好几种办法玩死他。勿忧,小场面,这比恢复西域农业生产容易多了。”

“遵命。”诸将纷纷应道。

※※※※※※

萨图克北上的势头还是很猛的。

兵变成功后,他花了二十天的时间稳固局面,与各部首领勾兑利益,换取他们的效忠。差不多忙完后,便征调了两万多大军,离开喀喇沙,一路北行。

五月十五,他接到了跋禄迦样磨人覆灭的消息,十六、十七两天,陆陆续续遇到了不少南奔的样磨酋豪、溃卒。

得知战斗的经过后,他曾经有过一瞬间的动摇,但在与萨曼尼长谈后,他坚定了继续北上的决心。

五月十九,伊鲁格所部与南下的热海突厥遭遇,双方大战三场,突厥不敌溃去。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聚集在拔涣城一带的夏兵很多了,可能不下三万人,加上突厥,总数突破四万毫无悬念,甚至可能达到了五万。

而他们这边,即便算上沿途强拉入伍的各部丁壮,人数离三万还有点距离。

兵力处于劣势,长途行军之后,体力也处于劣势,还有必要北上吗?

但就此撤退更不可取。

首先是士气方面的巨大消耗。一旦撤走,强拉入伍的丁壮很可能会逃散一空,喀喇沙各部首领、官员们也会怀疑阿斯兰汗究竟能不能成事。

这种怀疑,对于一个刚刚靠兵变上台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最后,夏军的游骑并不少。他们一定在密切观察着回鹘大军的行踪,一旦确定他们调头南返,很可能派出骑兵进行追击,届时局面就不可控了。萨图克隐隐觉得,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耻辱性的大溃败,还不如面对面拼死一搏呢。

于是继续北上。

五月二十、二十一两天,突厥人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力度也开始加大。

大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