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2节(2 / 3)

加入书签

“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早年跟随朕的山后党项庄浪氏、藏才党项王氏、白道川契苾氏、可敦城浑氏、诺真水哥舒氏、地斤泽嵬才氏等,部众、牛羊日多,更有子孙入朝为官,或与天家联姻,富贵已极。不服从朕号令的九姓鞑靼阴山阿布思,早就灰飞烟灭了。如何选择,你等当考虑清楚。”

“大汗,昔年突厥可汗曾于草原立碑,黠嘎斯、骨利干、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各部首领皆参与盛会。”拔野古说道:“臣等愿为大汗立此碑。”

邵树德大喜,又看向其他首领,问道:“你们呢?”

众皆跪下,齐声道:“愿为大汗立碑。”

邵树德面色红润,举目看向北方,突然招了招手。

“陛下!”韩全诲走了过来。

“给枢密院、理蕃院传旨,着奚王苏支、七圣州藩王及酋豪、室韦诸部首领、女真五州刺史、六巡检使、诸宫宫监,于明年四月底之前赶到黑城子,不得有误。”

“乾宁四年(897)的时候,我曾说过——”邵树德继续说道:“今年,我要北上于都斤山,命令鞑靼人为我修建宫殿。我要在于都斤山圣峰以西建立我独属的牙帐,把我永恒的诏谕铭刻于石碑之上。我是上天庇佑的无上可汗,我用大地养育鞑靼、乌古斯和拔野古的人民,我要问罪不臣服于我的部落,让他们哭泣、哀求,献上部落最美丽的少女和勇士。”

说罢,马鞭一指众酋豪,道:“当年因为攻打朱全忠,没能实现这个愿望。现在,没人能阻止我了。你们——马上就可以为大汗的荣耀添砖加瓦了。”

“无上可汗!”众人纷纷拜倒。

韩全诲悄然离去,吩咐尚宫拟旨,发往枢密院和理蕃院。

明年,碛北草原必将兴师动众,场面宏大。

会盟是神圣的、庄重的、严肃的。一旦完成,继突厥、回鹘之后,又一代统领碛南、碛北草原的汗王兴起了,这股力量排山倒海,将彻底撕碎西域的魍魉魑魅。

前戏

整个腊月一直到正旦之前,邵树德一直在进行人事调整。

北衙枢密使折嗣伦刚刚去世,其职由副使任遇吉递补,另调铁林军都游奕使徐浩出任北衙枢密副使。

折宗本六年前去世,年七十,折嗣伦却只活了五十多。嗣伦薨后,荆州刺史、长子折从学袭爵清河郡王,食封五千九百户,这是第三代了。

淮海道巡抚使张彦球薨,转运使宋瑶接替其职,潞州刺史郭崇韬调任淮海道转运使。

张彦球是原河东镇都教练使。

三十余年前,邵树德前往河东参战的时候,在晋阳与张彦球有过几面之缘,向他请教过兵法,朱叔宗也是由张彦球推荐而来。

在淮海镇新设这段时间,老将张彦球镇守十余年,极大稳定了当地局势,并为攻灭幽州、契丹、渤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张彦球薨逝之时,年约六十有八,算是高寿了。

关北道巡抚使黄滔以疾病缠身为由,请求致仕,邵树德许之,以湖广道转运使陈栖为关北道巡抚使。

前天雄军判官、新州刺史李愚出任湖广道转运使。

黄滔是封渭的好友,今年七十四岁,比历史上多活了两年。看来寿数就是寿数,即便这十来年生活安定,养尊处优,到底还是撑不住了。

李愚也算是嫡系了,天雄军文吏出身,一路爬上军判官的位置,再调任地方,干得有声有色。考虑到他的年纪,将来走上中书也不是没有可能。

河东道巡抚使王抟亦请致仕,邵树德调平州刺史陈素接替之。

王抟是前唐旧官,他的离去意味着一个群体的势力又消散了几分。

段凝没得到巡抚的职务,应该很失望。不过陈素年纪也大了,干不了几年,他还是可以继续等待的。

鄜州刺史安金全出任云南道都指挥使。

沂州刺史孙典出任云南道转运使。

禁军大将张慎思年迈,退出现役,出任云南道刑狱使。

段义宗出任云南道学政。

安金全是河东将领,在攻打邢洺磁时投降,后任鄜州刺史,长时间考察下来,可以信任,本身也有能力,于是派到云南组建州兵。

沂州刺史孙典投降得就更早了。他原本是房州刺史,在折宗本攻打忠义军时投降,后辗转于各州,擅长劝课农桑。这次调到云南,管一管地方经济。

张慎思是朱全忠降将,年纪大了,不适合在一线指挥作战,故出任地方职务。

段义宗文辞出众,在云南影响力不小。这个学政,还是燕王保举的,邵树德姑且相信他一回。

这一番人事调动,有被动的,有主动的,完成之后,西征之时国中不用做大的变动了,可镇之以静。除非地方出现动乱,那将由太子领兵出征平定。

邵树德又想了想各地的情形。

云南方面,李唐宾刚刚攻破铁桥城,杀节度使赵嵯政全家,俘斩两万余人。

邵树德看到时也觉得很震惊,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