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9节(2 / 3)

加入书签

河北四地招募,首批得了两万余人。

来自关西的多是各家的次子、三子、四子之类,以单身汉居多,主要发往大理、昆州。

南蛮损失了十多万精壮男丁,多在20-40岁之间,自然需要填补——土地需要填补青壮男子,妇人的身体也需要填补。

李唐宾、邵明义二人在云南,一个唱黑脸,堪称“寡妇制造者”,一个唱红脸,安抚剩下的民众,合作得天衣无缝。邵树德虽然自诩“仁德”,但这个时候也装看不见了,只是派了个种居爽过去处理后事,但杀戮其实已经完成了,无可挽回。

来自河南、河北的移民多有家庭,属于被半强制迁移的,主要安置到黎、雅二州,部分安置到嶲州相对和缓的平原谷地——原南诏会川都督府已被并入嶲州,即剑南道嶲州、云南道姚州以泸水(金沙江)为界。

移民,从来都是稳定新得之地最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除了成本有点高之外,当真没什么缺点了。

大规模的官方移民,也只有在国朝初年才能做到了。

承平已久之后,不是没有移民,但那时候多半以民间自发移民为主了,规模和频率将大大下降。

比如北方人口稠密,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朝廷鼓励他们从“狭地”到“宽地”——有唐一带三百年,因为“乐迁”制度的存在,移民其实从未停止过,但基本上是以民间自发为主,主要去向是淮南和江南。

邵树德估摸着,他建立的这个王朝,只有前三代有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的能力,再往后,一蟹不如一蟹,成本高得让人咋舌,自然会被废止。

“去吧。”邵树德勉励诸将道:“佑国军在那边打得很不错,立功受赏之士数不胜数。而今大规模战事已毕,但并未可以高枕无忧,突将军去了,未必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你们代表着朕的脸面,代表着大夏的脸面,千万不要被南蛮轻视了。另,看好朱延寿这些人。”

“遵命。”康延孝心领神会。

十月初八,圣驾继续东行,于二十五日抵达长安,结束了此次西巡。

几乎于此同时,征讨碛北各部兵马也返回关中,带来了大量俘虏及财货。

一起跟着过来的还有数十名鞑靼、回鹘酋豪,他们是南下拜见无上可汗的。

短短数月,长安又一次迎来了轰动。

班师与黑城子

朱瑾昂头挺胸地走过大道,接受着百姓的注视与欢呼。

长安百姓需要一点“正能量”刺激,如今这种献俘(酋或)的仪式就戳中了他们的爽点,让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京城百姓嘛,管你头上是哪个朝廷,我只要继续当天子脚下的荣民就行了,不影响我为每一次外战大胜而欢呼。

至少,俘(酋或)带来的荣誉是真的,可以作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至少,缴获的财物是真的,有些会在京城发卖,估值都不高,可以尝试入手。

至少,武夫大爷们拿了赏赐后,又要大肆花钱了,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你看,好处这么多,这个欢呼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管你入主京城的是谁啊!

朱瑾第一次有了种不一样的感觉。

以往与朱全忠打仗,偶尔也能赢,但回到兖州之后,面对的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场面。即便有父老出城相迎,怎么看都是一副强颜欢笑的模样。是啊,打了好多败仗,损失了几万兵马,偶尔赢一场,杀敌不过数千,这种赢有意思吗?

还是如今爽快!

数万王师,带着一大群墙头草牧人,将回鹘人咬牙挤出来的兵马打了个落花流水,俘斩近万,缴获无数,回来后接受的是真心实意的欢呼,满足感实在太强了。

以往真是在瞎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之前也没这种条件啊。他可以投李克用,可以投杨行密,可以投邵树德,但近在咫尺的朱全忠不能投。在朱全忠被今上消灭后,他也没及时想通,还有割据自立的想法,只能说——这是时代的悲剧。

如今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他无法再像二十年前那样所向无敌,砍瓜切菜了。四十七岁的年纪,气力渐衰,想想都无奈,还有几年可拼?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李存勖,暗暗哂笑。

这位驸马爷还对他有意见呢,心眼够小的。也不想想你才二十九岁,立功的机会大把,与我争什么争?

李存勖也是有本事的。不避锋矢,率众直冲,打起仗来和他老子一样,勇猛精进。

不过,论面对面厮杀,朱瑾还不至于高看李存勖一眼。

但李克用家的人,打起仗来有一种天生的直觉,混乱无序的战场之上,到处人喊马嘶,刀箭飞舞,他们愣是能捕捉到敌人的薄弱点在哪,然后果断投入精兵,一锤定音。

老实说,朱瑾想不通这种能力是怎么培养的。他自己冲阵,固然犀利无比,但冲着冲着就不知道在哪了,往往需要回头看金鼓旗号,听从指挥,重新调整。

但李存勖不需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