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5节(2 / 3)

加入书签

,向西跑。结果到了西边,还是被人欺负。

没人看得起他们。就他们这德性,即便契丹八部已经灰飞烟灭,将来还得被别的什么部落欺负——事实上他们已经西迁上百年了,那时候还没契丹什么事呢。

夕阳渐渐落下,草原上亮起了篝火,烹羊宰牛的大夏武夫们欢声笑语,热烈讨论着回去后能拿多少钱帛赏赐。

耶律迭里特则遥遥望着西边,对未来充满着畅想。

父亲耶律辖底在去年病逝了,最后一点部众也被朝廷兼并。曾经有人鼓动他率部逃跑,但他拒绝了。

能跑到哪去呢?阿保机如今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吹冷风呢,那日子好过吗?

他在洛阳得赐一套宅子,又花钱在长安买了一套宅子,把家人亲族都接了过来。今后的日子,就是抓紧最后的机会,多建立功勋,为家族奠定根基。

反正前唐之时,一堆姓阿史那的在中原做官、为将,姓耶律的就不行吗?

同样一个人,同样的本事,在中原衰弱时或许可以兴风作浪,甚至南下逐鹿。但如果中原强盛,没生在好时代,那就要认命。

西征是最好的机会了。如果错过,那么就只有去南方寻找机会,想想那炎热的气候,迭里特就觉得受不了,会死在丛林里吧?

营地里响起了女人的哭喊声。

迭里特转头望去,哈哈一笑。纵马驰骋,杀死敌人,抢走他们的妻女,还能获得荣耀的战功,谁说这不是好时代?

杜、庄

八月底、九月初,河西到处是一片黄云衰草的景象。

戈壁草原之中,几只黄羊低头啃噬着干枯的野草,同时机警地观察着四方。稍有动静,它们便一跃而起,消失在滚滚烟尘之中。

新密公主驸马庄敖吐出了嘴里的沙子,抬头看着矗立在草原之上的土城,抱怨个不停:“都这时节了,还给不知道哪位舅子修城盖房,真他妈的!”

随从们像是聋了一样,什么都没听到。

鸊鹈泉庄氏的日子好不好过,全看朝廷赏不赏饭。一声令下,直接贸易封锁,连酒都买不到,日子咋过?

今年刚割下来的蜂蜜,正准备卖给相熟的商徒呢,要是禁了互市,我怎么办?是,以前都是自己吃的,但现在发现可以拿蜂蜜换更有用的东西,比如茶叶、酒、瓷器等等,一旦断了,那生活水平真是断崖式下跌。

关西读书人现在特别喜欢用黄羊尾巴做的毛笔。每年秋狩,都能打到不少黄羊,正准备换钱呢,一旦断了,可就砸手里喽。

中原的贵妇们,现在很喜欢沙狐毛皮做的各种衣物,这可是能卖大价钱的东西,你别乱来啊。

还有,头人让大伙种了许多海甜菜榨糖,都等着大赚一笔呢,真的别瞎搞。

最可怕的一招就是,朝廷把在洛阳做官的几位庄氏子弟放回来,那乐子可大了。

草原与内地的联系千丝万缕,双方都适应了与对方互通有无的日子,一旦脱钩,大夏边地诸州的经济自然会萎靡不振,但草原诸部的生活更是会一落千丈。

这个钩,脱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扛活吧,苦是苦了点,但无上可汗至少不会让你活不下去。

城池很快到了,庄敖也明智地闭上了嘴巴,并转头看了一眼随从们,眼神中的意思很明白:我发发牢骚而已,你们可别嘴巴不把门,什么都往外说。

“杜承旨。”

“庄巡检。”

弥峨城外,北衙枢密承旨杜洪、鸊鹈泉巡检使庄敖互相见礼。

“最多再修一个月。”庄敖看了看破损的城廓,说道:“一个月后,大雪降下,天寒地冻,军无所依,马无所食,可归矣。”

“一个月够了。”杜洪来弥峨城半个多月了,对各项建设进度了然于胸,说道:“再过旬日,灵州会送一批谷麦过来,足有六千斛,由一千军士押送,足够吃到明年了。”

“敢问杜承旨,此一千兵会常驻弥峨城?”庄敖问道。

“不是弥峨城了。中书已发出旨意,置弥峨州,领弥峨一县。以房当氏及其附庸部众一万八千人为百姓。南下投顺之鞑靼部众,甄别之后,还会发一批过来。”杜洪说道。

“弥峨州刺史乃世袭土官?”庄敖追问道。

这个事由不得他不上心。作为草原部落首领,邻居的状况一定要搞清楚,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且,他知道即便是正州范围内,也有世袭土官,这在南方特别明显,比如黔中道各正州。更何况七圣州珠玉在前,往这个方面想再正常不过了。

“对庄巡检却是好事。”杜洪笑道:“圣人欲册封弥峨郡王,世刺弥峨州。”

“好事?莫非……”庄敖若有所悟,问道。

“正是。”杜洪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便是新密公主同母异父的弟弟,十一皇子邵知古。”

庄敖脸色一松,笑道:“确实是好事。”

新密公主是张全义与储氏的女儿,十一皇子同样是储氏所出,生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