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3节(2 / 3)

加入书签

道,龙原府的各级官吏之中,就有不少人被随驾出征的宫廷卫士替换了。

这些人允文允武,对圣人十分忠心,有的甚至出身还很不错。听闻在宫中数年,也得了圣人不少教诲,如今熬出头了,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小官小将。

这其实是一条很不错的门路啊!高善本这厮,头脑够灵活,早知道也把儿子窦枚送过来当侍卫了。

窦进又往前走了一段,转过半个连廊,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陛下,求你放过我吧。妾是有夫之妇。”啜泣声响起,好像是——高氏!

“就一次,没人知道的。”圣人的声音响起。

窦进:“……”

下意识加快脚步。

“方才看到你两个弟弟了吧?朕观他们是可造之材,正打算好好培养呢。”

“反正已经有过一次了……好了,这次真是最后一次,朕保证。”

哭声稍止。

窦进满头大汗,只恨没多长出两只脚。

转过连廊之后,方才长舒一口气。再一看,引路的中官也脸色苍白,身躯似乎还有些发抖。

窦进稍稍一想就明白了,这厮带路,却撞破了圣人的隐秘之事,若被知道了,下场多半不太妙。

想到此处,加快两步上前,道:“宫监莫忧,我不是多嘴之人,有些事,会烂在肚子里一辈子。”

中官感激地笑了笑,低声道:“多谢。我叫张居翰,欠你一回人情。”

窦进笑了笑。二人一前一后,很快抵达了武德殿中书省。

※※※※※※

五月初一,春暖花开。

随着义从军数千先锋抵达龙泉府,圣驾终于启行了。

他们沿着忽汗河南下,先抵显州最西北的灵峰县,然后向西横穿瑕州北境,抵达了仙州理所显义县,此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了——日行四十余里,其实不慢了。

到了这里,可南下沈州,然后向西穿过营州,抵达临渝关。

邵树德当然不会这么走了。

二十三日,在休息了两天后,圣驾直接向西,前往三百多里外的迎圣州。

迎圣州就是原来的契丹圣地木叶山,南楼即在其附近,今领一县,即双辽县。

全州有近五万人,契丹人占到了一半,剩下的多为奚人、渤海人、汉人、鞑靼人。

五月最后一天,圣驾抵达了双辽县,在城外扎营。

说来也怪,前一天还有隐隐吹来的风沙呢,到了邵树德抵达的当日,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迎圣州、双辽县大小官员、蕃部酋豪数百人冒着风雨,道左相迎。

鼓乐齐鸣之后,也不顾地上泥泞,悉数拜倒在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邵树德看着玉带似的河流、如茵的绿草以及鲜艳的花朵,心胸为之一开,大笑道:“拿纸笔来,朕要做诗。”

赶路赶得腰酸背痛的陈诚惊讶地看了圣人一眼。

正在喝水的赵光逢差点呛了。

同样欣赏美景的萧蘧不小心捻断了根胡须。

秘书郎崔棁沉默许久。

还是尚宫解氏反应快,当场让人拿来笔墨纸砚。

月理朵不动声色地磨起了墨,解氏看了她一眼。

邵树德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沉吟良久之后,开始书写:“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写到这里稍稍歇了歇,看了看众人,写下了最后的点睛之笔:“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要安定

诗写完了,邵树德哈哈一笑,道:“有感而发。”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时间谀词如潮。

陈诚、萧蘧二人面面相觑,尽皆苦笑。

圣人浪荡得愈发厉害了,此诗要是传回北平,皇后听了,宫中服玩不知还有几个能完好。

“迎圣州看着不错。”邵树德说道:“这才安定了年余,便是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了。若再给几年时间,更是难以想象。这好日子啊,还在后头呢。”

双辽县的城墙是新筑的,夯土为墙,不算高,也不厚,如果遇到正儿八经的步兵,肯定是守不住的。但在草原之上,其实很不错了。

城墙没有护城河。紧挨着城墙外围,有几十间土屋。

屋子以树枝为骨架,和以黄泥,顶上盖着茅草。外墙上开有窗户,但黑洞洞的,连个窗户纸都没有,也不知道晚上夫妻二人办事的时候,会不会被别人偷看。

但条件就这样,你还别嫌差。

能定居下来的,可比附近草原上搭帐篷,时不时搬家换草场的牧人富裕,因为他们一般是手工业者。

铁匠的火炉熊熊燃烧着,时不时传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精赤着上身的匠人奋力挥舞铁锤,打造着一件件兵器或农具。

打铁间隙,还有木匠刨花的声音传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