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8节(2 / 3)

加入书签

俗务方面,自有我们这些老骨头替你打理,大伙都希望这个江山越来越好,免得重新陷入以前那种噩梦日子。你自己悠着点,多活几年,就是对这个天下最大的贡献。

“明日随我入宫面圣。”陈诚又半躺了下来,随手翻看奏疏,说道。

“是。”卢鹤年应道。

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棂射了进来。

窗外铺满了三尺积雪,窗内温暖如春,老迈又精明的帝国宰相翻看着各地呈送来的表章。看到精彩处,便与同僚讨论一番,写上一段批注。

卢鹤年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豪情:有朝一日,我也能这般吧?

端坐于政事堂之中,批阅着天南海北的奏折,透过字里行间,俯瞰着帝国的万里疆域。

人生至此,当无任何遗憾了。

会面与部署

建极九年(909)三月初七,外头又下起了雪。

大諲撰如同困兽一样在殿室内走来走去。

他还年轻,还有雄心壮志,还不肯认命,还想出去……

但事实是,他被来自洛阳的宫廷侍卫限制在一间偏殿内,寸步难行。

一日三餐有人送进来,定期有小黄门打扫卫生,吃穿用度也不差,但就是不能离开,什么人也见不了。

不,其实还是定期与某些人见上一面的,比如王后高氏。

申时,高氏提着一个食盒,在小黄门的监视下,进了偏殿。

“陛下……”见到夫君那一脸憔悴的模样,高氏不由得潸然泪下。

“柔娘!”见到王后进来,大諲撰一阵激动,不过在看到高氏身后的两个小黄门时,又有些畏惧。

这些人,不知道是不是从长安三大内调来的,说话阴阳怪气,动不动吓唬人,看样子有很丰富的虐待天子的经验。

“陛下受苦了。”高氏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妾做了一些点心,都是陛下平日里爱吃的。”

大諲撰看到王后从食盒内拿出一碟又一碟精美的食物,心下感动,上前两步,握住高氏的手,道:“待出来后,就与你好好过日子,定不相负。”

高氏欣慰地笑了。

她出身名门大族,是渤海的天之骄女,幼承姆师之训,熟习女宗之诫,举止端庄,待人和善,上下咸赞。

大諲撰是她的夫君,她是渤海王后,自当从一而终,琴瑟相和。

“柔娘手艺还是这么好。”大諲撰拿起糕点,开心地笑道。

高氏俏脸微红。她终究还是个小姑娘,得到夫君的夸赞,心中喜不自胜。

吃完一块,大諲撰又吃一块。其间偷眼看了看站在门口的中官,见他们离得稍远,低声问道:“朕被关在这里,什么都不知道。外间情形如何?可有忠臣义士……”

高氏闻言微微叹息,道:“陛下,怀远王、会农郡王先后起事,都败了。数万人被贬为奴婢,大寒之日,远配他郡,僵卧于道者,不可计数。”

“什么?”大諲撰又惊又喜又怒。

他喜的是果有人起事,渤海养士二百年,终究还是有心向大氏的忠臣。

惊的是领头起事的居然是宗室,这就让他有些不乐意了。落在夏人手里,按照邵树德的做派,他未必死。但落在起事成功的宗室手里,他的下场就很悲惨了,大概率死得不明不白。

怒则是因为这些人本事太差。起事就起事好了,怎么这么快就被平灭了?白白浪费忠臣义士的一腔热血,还不如待自己重获自由后,再行起事。

至于被夏人屠戮或强迁的数万百姓,他不关心,死就死了,为了大氏复国,死亦何憾?

“陛下,小声点。”高氏有些惊慌,害怕夫君大声说话引起中官注意。

果然,那俩人的目光瞟了过来。

大諲撰脸色一白,立刻闭嘴。

高氏回头笑了笑,道:“惊扰二位宫监了,我家夫君最爱吃枣糕,一时欣喜,万勿见怪。”

两位中官点了点头,道:“吃了就赶紧走吧,一会还要去裁剪皮子。”

“知道了。”高氏点了点头,应道。

“柔娘,你还挺会演。”大諲撰脸色好看了些,扯了扯嘴角,勉强笑道。

高氏的脸又一红。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允许她撒谎的,这也是没办法了。

“你现在竟然还要干粗使活计?”大諲撰问道。

高氏点了点头,道:“王宫中的所有女眷,尽数没入掖庭,洗衣、做饭、喂马,做些杂役活计。”

“你也要做这些?”大諲撰问道。

“嗯。”高氏点了点头,见大諲撰脸色不好,劝道:“夫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做这些没什么的。掖庭之中,多是罪官、罪将妻女,有的已经干了十多年杂役了,夏主未僭位时便在王府干着。妾已经习惯了,也有了几个交好的姐妹。在掖庭干活,总比……那样好。”

大諲撰脸色稍霁,点了点头,道:“你注意着点,定期来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