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2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些人听话么?”邵树德又问道。

“渤海境内的,相对还算听话。”储仲业答道。

而就在他们一问一答之间,从海上涌入驼门河的鱼就呈铺天盖地之势。

邵树德惊得站起了身,瞪大眼睛看着。

怪不得靺鞨人对渔汛万般重视呢,这确实是一年一度的天赐食物。错过这个时机,冬天就要饿死人。

河面上有一些小船在穿梭着,来回拉着渔网。

岸边也有人大呼小叫,站在齐腰深的芦苇荡中,张网捕鱼。

但鱼实在太多了,根本阻拦不住。稍稍贪心一些,就会把渔网冲破。而渔网、小船旁边,还有许多鱼一跃而起,跳了过去,继续朝上游河段游去。

甚至于没多久,小木船的船舱内都落满了蹦蹦跳跳的鲑鱼。

有人害怕沉船,加之渔网沉重无比,便向岸边划去,但船调头时能感受到很明显的阻力,船帮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撞击声。

“好家伙!”邵树德忍不住赞叹。

随驾而来的天德军士卒们也看呆了,世上竟有如此奇景?

“看傻了吧?”邵树德复又大笑:“鲸海便犹如处女地。处女地肥,种粮食能丰收,鲸海也千万年没被人捕捞过,一样肥啊。”

有小黄门气喘吁吁地端来了一个木桶,桶内放了十几条活蹦乱跳的红颜色的鲑鱼。

邵树德亲手拿起一条,估了估重量,大概十斤左右。

“在洛阳,这一条鱼便可卖三十钱。”邵树德笑道:“即便将来鱼多了,把价格打下去,也是赚的。”

“陛下圣明。”还是同样的话,但储仲业却要恭敬许多。

如果一次能捕一万条,那就是三十万钱了。事实上以鱼的密度,完成这个目标并不困难——靺鞨人连渔网都没几张,还在傻乎乎地用钩子钩,用鱼叉叉,像他们那么搞,整个渔汛就浪费掉了。

更何况,远远不止这一条河能捕鱼。

“冰窖开始挖了吗?”邵树德放下鱼,问道。

“窦府尹七月就开始挖了。”储仲业答道。

“多挖几个,冬日正好储冰。”邵树德说道:“你们的人手,也该扩大了。”

“五百人还不够吗?”储仲业惊道。

“朕的野心可不止眼前这么点。”邵树德说道:“各处捕来的鱼,可集中至一处加工。驼门河口,便可设个工坊,招募工徒。捕鱼、杀鱼、清洗、腌制、风干、运输、储藏、包装,一整个链条呢。”

“臣知矣。”储仲业应道。

他很清楚,圣人并不是因为好玩才来看捕鱼,他有很强的目的性。赚钱只是一方面,似乎隐隐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今后捕了鲸,海上粗加工之后,还可以运到岸上来进一步加工。”邵树德说道:“捕鱼、办工坊这么赚钱的买卖,不要给我搞砸了。”

“加工好的鱼,就放在冰窖内,可储存很长时间,慢慢发卖即可。无论是船运至北平府,还是在无棣靠港,再运往河南腹地,你们自己想办法。”

“淮海道、河北道那边,也可以尝试建几个冰窖。”

“做事要知举一反三。朕告诉了你们捕鱼的好处,那么捕鹿呢?一只驼鹿出肉千斤以上,得到的肉,也可以存放在冰窖内,慢慢发卖。”

“肉、鱼,只要价格便宜了,老百姓还是愿意买的,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买卖。”

储仲业想了想,问道:“陛下,鹿可不好捕啊,它们会跑。”

“就不能想点办法,不让它们跑吗?”邵树德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这……”储仲业有些难以理解。

邵树德叹了口气,指了指大海,道:“不要告诉朕,海岸线附近没有岛屿。挑一些大小适中的岛,要水草丰美的那种,且不能太大。找个机会登岛,将上面的虎狼打掉,然后捕捉野鹿,放养上去。一个岛,就是一个天然的监狱、天然的牧场。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这些鹿会长得很快,定期上去捕杀便是。只要地形不复杂、不太大,捕起来很快的。”

“臣明矣。”储仲业恍然大悟。

这其实就像皇家的禁苑猎场一样,用木栅栏圈起来一处草场、森林,把动物养在里面,供天子打猎取乐。

一个小岛,就是一个“禁苑”。圣人说得没错,还是个天然的监狱,跑都没法跑。

“你们若做不了,朕让司农寺来办。他们有多年的养马经验……”邵树德瞟了储仲业一眼,道。

“臣定当办妥。”储仲业立刻说道。

“你们啊!”邵树德摇了摇头,道:“朕若不当武夫,去干个群牧监,肯定比你们称职。”

“陛下若不当武夫,这天下定然还在厮杀不休,纷乱无比。百姓朝不保夕,饿殍遍野。渤海国或许会让契丹灭掉,但他们也不会经营。”储仲业认真地说道:“或是上天垂怜,特降陛下入凡间,为百姓带来如此大的造化。”

“不要这么肉麻。”邵树德矜持地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