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0节(2 / 3)

加入书签

中原君王爱面子甚过里子。隋朝那会,突厥败于中原,也对隋文帝称臣,获得了宝贵的调整机会,随后便在隋末干涉中原统一进程,差一点就成事。

突厥尊奉杨坚为“圣人可汗”,若契丹尊奉邵树德为“无上可汗”,是不是也可以如同突厥那样在持续惨败之后,获得喘息之机呢?

释鲁仔细想了想,如今的局势似乎都与隋朝那会差不多。隋尚未灭陈,只统一了北方,但分兵数路,几万步兵、五六千骑兵就能杀得拥有数十万骑的突厥惨败,可汗狼狈奔逃。

邵树德也快统一北方了,南方未平。大夏禁军的实力,他也领教过了。数万契丹骑兵愣是啃不下龙武军三千多步骑,还被人打得丢盔弃甲。

正面迎战,或许真的赢不了。

耶律释鲁一瞬间几乎动摇了,但他想起了阿保机的话,想起了阿保机对他描绘的美好前景,迟疑难决。

耶律辖底冷眼旁观,心底暗叹。

他知道,释鲁最终还是会倒向阿保机,选择支持他最喜爱的侄子。

同时也觉得颇为可笑,光迭剌部都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更别说契丹八部了。阿保机,不过又一个可突于罢了。

“辖底,你说的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释鲁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会与阿保机再计议一番。夏人在持续增兵,辽泽或爆发战事,你我还得齐心协力,先将夏人打回去再说。”

辖底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耶律释鲁脸挂寒霜。

他知道,迭剌部事实上已经分裂了。或许这会表面上还看不出来,尚可勉强维持,但只要战局不利,支持辖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将他和阿保机这对权倾八部的叔侄彻底埋葬。

组画

整个四月份,夏、契双方基本上是在不间断的中小规模冲突中度过的。

夏人的兵似乎也不怎么多,禁军马队出动过几次,随后便不怎么动弹了。取而代之的是李思乂部的蕃兵,他们与奚人棋逢对手,菜鸡互啄,打得有来有回。

李思乂被消耗得一脸晦气之时,平州李能部的男女老少,也赶着牛羊过来了,即刻投入战场,与阿会部厮杀,打得他们支持不住,释鲁、辖底兄弟被迫带着一些附庸小部落上前援助,堪堪稳住战线。

这还没完。就在李能对损失感到肉疼的时候,李绍业部男女老少一万多人又赶着牛羊过来吃席了。

他的本钱不大,但三千生力军冲了一波,直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阿会部直接崩了,辖底带着真·契丹人直接跑路,跟着释鲁过来的契丹、奚、霫、鞑靼部落也战意大衰,心中恐惧。

考虑到阿会部的男女老弱和牛羊早就撤得差不多了,释鲁也只能长叹一声,一边派人迂回至燕山之中,试图袭扰夏军粮道,一边撒丫子跑路。

至此,夏人彻底在木兰围场这一片站稳了脚跟——其实没使多大力。

四月二十一,李存孝率清夷军五千众,并幽州蕃胡万人出临渝关,一路狂奔疾驰,至白狼戍。沿途所遇部落,无论大小,尽皆走避,甚至还有主动来降者。

白狼戍是一个军堡,在后世喀喇沁左翼大凌河上游西岸。在前唐年间,这里再往北一点,便是唐与契丹的国界线了。

后梁贞明三年(917),阿保机率数十万骑南下,围攻幽州,被李嗣源、符存审的七万步骑击败,一路逃回辽泽。幽州节度使周德威遂招募军士,恢复了山后八戍,遣兵镇守,白狼戍便是这八个军寨之一。

李存孝率军来到此地后,大夏也恢复了对这些地方的控制。部分未曾内迁、屈服于契丹的部落又如墙头草一般,纷纷来降。

四月三十,邵树德带着新来的铁林军、银鞍直三万余人抵达了长夏宫。

这是他占领幽州之后,第一次跑这么远,几乎到了辽泽边缘了。但仔细看看周边形势,似乎也不那么危险。

暂隶柔州行营的铁骑军万骑已接到命令,举兵东进,至三泉,等候下一步命令。

李存孝部已至白狼戍。

定难军、铁林军、银鞍直在长夏宫。

三支军队几乎连成一条直线,互相呼应,可进可退。

邵圣压根不信,有铁林军男儿在这,契丹人还能把他怎么样了不成——呃,等等,铁林军……

其实还好。

铁林军现在被很多人嘲笑,那也看和谁比。正面野战,契丹人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邵圣现在也没有与契丹全面开战的意思。他现在所做的,只是全面恢复原幽州镇在山后、关外的地盘罢了。

契丹人趁着李克用大量抽调燕兵,关外不守,遂行侵占。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可容忍的,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拜见陛下。”邵知礼、李思乂、魏博秋、符彦超等主要官员纷纷拜倒于地。

“起来吧。”小黄门搬来了御座,邵树德直接坐了上去,道。

皇五子邵惠贤、皇六子邵明义,宰相陈诚、萧蘧、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