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1节(2 / 3)

加入书签

但邵圣没这么“肤浅”。新朝设立北都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治原因,也有军事原因,更有弥合长久以来河北与中央分歧的因素。

首先,河北不再收取重税了。

这个事情本身就很离谱,从后周、隋、唐以来,河北的税就比其他地方重。单就一个税制的事情,就别扯什么一碗水端平了。

以前唐为例,府兵关中最多,河东次之,河南又次之,人口稠密的河北道的府兵数量少得可怜。收税之时,河北又是最重的,人口多嘛,绢帛产量大嘛,有钱嘛。

给你去军事化,再收你重税,明晃晃的歧视摆在那儿,长安朝廷把河北当什么了?

大夏去掉了这些歧视性的政策,全国一盘棋。同时升幽州为北都北平府,令其成为大夏三个都城之一,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

军事方面的因素当然也很重要。

邵树德知道历史发展脉络。随着关西地区不可避免的衰落,关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日渐繁盛,草原民族与中原交流的重点区域也从西北变换到了东北,再加上冷期的来临,西北降水日渐减少,东北胡人将开始飞速崛起,稳稳压过西北胡人,边患的重点区域也从西北来到了东北。

因此,大力提升幽州的政治地位,充实其户口,发展其经济,在未来相当重要。再加上安东府的深入开发,环渤海经济圈日渐重要,幽州升府已成必然。

这里将是帝国将来的热点区域,邵树德有很多计划要施展。因此,即便宰相们的态度模棱两可,甚至隐隐倾向于不赞成,但他还是力排众议,强力推进,促使诸位宰相们合议通过,发出了制书。

“甘州刺史封衡,上才经邦,正德宰物,得营平屯田之术,有伏波备寇之谋,旷土多栖亩之粮,穷塞无晏开之垒。由平阳而至酒泉,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可授北平尹。”——《授封衡北平尹制》。

封衡是河中封氏的族人,十年前就担任晋州刺史,后来转任各个职务。在任期间颇有政声,表现非常不错,这次升任北平尹,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当然前往北平府赴任的不仅仅封衡一人,同时还有大批关北、关内、陇右三道官学出身的学生。

跟着邵圣走,有官做,有钱赚,这已是二十年来关西军政集团的铁律。

邵树德就是这个集团的首领。按照目前天下的形势,即便神器有变,多半也只能在关西集团内部决出新的“话事人”,一如历史上河东集团出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王朝一样,甚至就连北宋,其实也是出身这个集团。

所以,能威胁邵氏江山的,不在关东、河北或其他什么集团,而在关西集团内部。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威望接近邵圣的人存在。短期来看,“鸟位”还是相当稳固的。

※※※※※※

三份制书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是特别引人注意的圣旨。

有赦免溃散军士的制书,有蠲免卢龙、沧景二镇百姓历年积欠的德音,有释放非罪大恶极囚犯的诏书等等,直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圣旨所带来的冲击是极为巨大的,一时间幽州的有识之士为之失声,试图慢慢消化这些信息。

而邵树德则来到了顺州,视察民情。嗯,视察的场面比较庞大,有三万余人护卫。

顺州辖怀柔一县,李克用时期设立,首任刺史为李嗣源。

这个州别的没什么,就是部落多,毕竟以前可是叫归顺州来着。居住的蕃胡多为契丹、奚人,邵树德本以为他们与契丹八部没什么关系,毕竟一个大贺氏联盟,一个遥辇氏联盟,相差一个半世纪了,谁认识谁啊?但他还是开眼了……

“你说你叫耶律滑哥?”邵树德坐在顺州州衙之内,看着战战兢兢的一对男女,惊讶地问道。

“陛下。”耶律滑哥拉着身旁的女人一起跪了下来,诚惶诚恐道:“请陛下收留我等。”

耶律滑哥身边的女人叫花姑,是他父亲耶律释鲁的小妾,二人私通已久,不料被发现了,带着少数亲信仓皇出逃。

释鲁怒甚,扬言要杀他,并派出骑兵追杀,但不知道怎地,明明滑哥等人留下来的痕迹非常明显,但还是没抓到,最后让他们逃来了顺州,而这也是邵圣兵临幽州之前的事情了。

“李思乂,你既收留契丹逃人,为何不禀报?”邵树德看向顺州契丹首领之一的李思乂,问道。

“陛下。”李思乂跪了下来,嘭嘭磕头,道:“臣并非有意隐瞒,着实是……是……忘了。”

跟在邵树德身边的亲随都笑了。

李思乂也满脸通红,只不住磕头。

“不自量力。”邵树德冷冷看了李思乂一眼,又看向滑哥,说道:“朕可以收留你,但你有什么本事?没有本事也不要紧,有什么价值?若一点用都没有……”

“陛下!”耶律滑哥心中大急,连忙说道:“我知契丹内情,陛下若有垂问,知无不言。”

“还算有点用。”邵树德笑道:“那么,你现在有什么可告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