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9节(2 / 3)

加入书签

“昨日陛下大阅诸军,这些头人也来了。如果他们慑于大军兵威……”

“不能全指望他们主动服软。”陈诚摆了摆手,说道:“还是得做好两手准备。控鹤军你要把握住,蕃兵尽数打散,别让他们串联。待顶过了这阵,他们也就没闹的心气了。”

幽州蕃胡大族,高氏其实是高句丽人后裔,或许还是宗室,号召力不小。但他们其实也是汉化程度最深的部落,甚至早就不是部落形态了,而是地方土豪。

史氏则是突厥后裔,原本姓阿史那。宪宗朝平定淮西立下大功的山南东道衙将史用诚就是阿史那氏,功勋卓著的李光颜是突厥阿跌氏族人,其母、其妻都是阿史那氏。

安姓则是典型的粟特人了,即昭武九姓出身,一度在幽州极其兴盛。

“清理完户口后,陛下会怎么做?”范河问道。

“陛下料这些人不一定会乖乖就范,多半还是要动粗。”陈诚说道:“一旦动了手,就由不得他们了。很多人可能要被贬为奴婢,赐给府兵。”

“现在当府兵也太赚了!”范河惊道。

一丁授田一百五十亩,前几年还当你是募兵,继续发饷,待过渡期完成后,田地差不多也开垦出来,进入稳定收获期了。原本桎梏府兵田产收入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部曲,现在也慢慢给你解决,势必将吸引部分人去当府兵,因为这条件确实很不错了。

“先前归德、龙武二军很多人不愿转为府兵,一大原因便是辽东地广人稀,弄不到人给他们耕作。”陈诚说道:“现在一步步给他们解决,这就打消很多人的顾虑了。”

“陛下谋事,可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所虑深远,吾不及也。”范河叹道。

陈诚暗哂。

到底是武夫,咋说话的呢?你要是“及”得上陛下,是不是也想坐坐天子的宝座?

“你知道这事就成。弓弦、箭矢控制着点,盯紧点。”陈诚嘱咐道。

“放心。”范河说道:“几十万大军,那些土豪还翻不了天。”

大侄们的新工作

李嗣恩刚刚得到新的任命:滑州刺史。

相识的人都向他恭喜,这可是“大官”!

李嗣恩则强颜欢笑。

好事吗?看起来是的,滑州户口殷实、商旅繁盛,乃河南道辖下的上州,刺史是从三品,绝对的高官。在这里当刺史,不但俸禄多,各种灰色收入也很可观——为什么都想去富裕地方当官,原因便在于此。

但比起李存孝,还是差远了。

李存孝是耀州刺史,同样是上州,但他封爵金乡县侯,食封1500户。此番征伐河北,连立功勋,又加二百户食邑。

此外,圣人还把洛阳择善坊的一套新宅赐给了李存孝。那是在前唐同平章事、谯县子娄师德宅的旧址上新建的,规格不低。

反观他自己,举幽州而降,只得了个鲁城县伯的爵位,食封千户。宅子在温柔坊,前唐博州刺史韦师的府邸。

爵位、府邸都差了一截,甚至就连财货也差了不少——李存孝得到了很多南边送来的珍奇财宝,质量上差太多了。

当然他也知道,李存孝是举三州之地主动来降,与他兵临城下才降有本质的差别。

若非叔父垂怜,幽州本身的地位也很高,他连滑州刺史都得不到。但他对比的是梁怀瑾,此人举魏州而降,爵封县公,食封2000户,甚至比李存孝的待遇还要好。

虽说人家此时在青唐戍边,整治吐蕃和魏博移民,天天被人唾骂,听闻博州老家的祖坟都让人破坏了,但——我也可以啊!祖坟啥的,你随意破坏,我代表祖宗不在乎这些,因为我家就没这玩意。

唉!李嗣恩轻叹口气,他已经没兵了,即将去滑州上任,以后就是脱了毛的凤凰,啥也别提了。希望哪天叔父还能想起自己能带兵打仗,再给个立功的机会吧。

天色又阴了下来,李嗣恩骑上马,带着数名亲随,最后看了一眼幽州城。

“哈哈!可汗打下了幽州,山后诸军溃散的溃散,投降的投降,与濡源、仙游宫连成一片,多好!”

“仙游宫盼可汗巡幸久矣,开过年来,也该去看看了吧?”

“早该去看了,然后征伐契丹,把那群贼人干挺,早看他们不顺眼了,去岁杀了咱们那么多人。”

“以后草原就是无上可汗的!”

驿道之上,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间或夹杂着高亢的嗓门。说话之人裘服辫发,丝毫不避忌旁人,一听就是粗豪的草原牧人。

果然,李嗣恩把目光转过去,却见整整数百骑驰奔而来。领头之人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顾盼自雄。其他人紧跟在他身后,保持着恭敬,看来是以此人为首了。

“拓跋金!”李嗣恩认识这人,以前还交过手。

幽州还在晋王手里的时候,各军在山后地区与夏人的冲突可不少,拓跋金经常率部南下濡源,援助奚王去诸,大家是“老相识”了。

“咦,这不是李军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