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4节(2 / 3)

加入书签

宋乐听了失笑。

确实,北方最棘手的藩镇从来不是沧景、成德、易定,而是河东。

李存孝投降之事在持续发酵,河东内部瓦解的可能性不断提高。说句难听的,成德、沧景、易定三镇武夫的拼杀意志,可能还要比河东武夫强上一二分呢,毕竟前者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后者就很难说了。

但宋乐还是很担心。

大夏立国才一年八个月,这个时候若出点什么事情,比如全军大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将极其深远。最简单的一点,丧失了十余万精锐的大夏朝廷,威望急剧下降,各地武人或许会变得跋扈起来。而他们一旦跋扈了,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卖力打仗,没人敢保证。

如果君主再出点昏招,导致威望进一步下降,那么就得花更大力气拉拢武人。接着将骄兵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禁军战斗力会一降再降,武夫们成为老油子,待价而沽,即便来个大清洗挽回颓势,也治标不治本,或许会让士气坠落到谷底。

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圣人也很难挽回。他活着时或许还能维持,一旦薨逝,完全有二代而亡的危险。

而继承大夏的第二个王朝,老实说,将更骄、兵更堕是大概率事件。尝到了待价而沽甜头的武夫们,很难再回到过去相对淳朴的状态了,届时会乱成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象。说不定中枢朝廷像走马灯一样换呢,直到大家都累了,打不动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统天下的曙光,宋乐分外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李唐宾是不是也要随驾?”宋乐突然问道。

“我亦不知。但昨日圣人在丽春殿召见李唐宾,应会随驾。”陈诚低声说道。

“那就好。”宋乐点了点头。

圣人是谨慎的,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破绽。李唐宾这种威望较高的大将,不会让他留在京城。随驾之后,多半也只能参赞一番,不会实际指挥大军。

圣人应该也不会亲临一线。那么,这次是要捧一捧葛从周了?

宋乐依据朝堂内外的情形分析,认为应该是这样没错了。

梁地武人之中,葛从周的前程和权势,看起来要比胡真、朱珍还要强,就是不知道此人到底有没有栽培的价值了。

这不仅仅考验他的指挥能力,还有协调能力,后者尤其关键。

禁军诸部将士,会不会轻视乃至欺负这个外来户?葛从周能不能摆平他们,数月后便见分晓了。

门户之见,始终存在着,始终无法消除。过不了这一关,葛从周便无法鲤鱼跃龙门,圣人也会失去栽培他的兴趣。

降人往上爬,可谓步步惊心。

百态

建极三年三月底,诸州春播陆续完成。

乱七八糟的部队聚集洛阳近郊,吵吵闹闹。

江陵兵与兴元兵为营区划分的事情你来我往,差点动起手来。

河湟蕃人与龙剑兵为谁先领取物资大打出手,数百人参与。

各州聚集来的夫子也产生了不少口角,颇有干架的趋势。

直到经略、义从二军出动,狠狠收拾了他们一番后,事情才逐渐平息下来。

经略军副使封隐看着这些兵将,就感觉他们不是来打仗的,心中定然满腹怨气,一个个被逼着上阵,能打成什么样,鬼知道。

“二位诸葛将军,蛮獠军众还得好好约束一番,这几日已抓了数十人,仍然有滋扰百姓者。这还算小事,上了阵之后,若还这般模样,死的可就不止这几十人了。”封隐看着那些装备奇差、纪律奇差的山南兵,提醒道。

当然,真上了阵,也不可能让他们列阵野战,那只会坑自己人。到了最后,多半还是参与攻城,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忍受这种血腥的厮杀了。

蛮獠经常乡间械斗,但大军之间的厮杀比之残酷得多,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

“封将军勿忧,我等定然严加约束,不会再滋扰百姓了。”诸葛泰、诸葛尚仁讪讪道,但神色间其实多有不以为然,或许还有一丝隐藏的愤怒。

封隐知他们的心思。

全天下但凡有点兵权的,或多或少都有点希望朝廷栽一个大跟头,他们好浑水摸鱼,攫取好处。

但他们到现在还没等到机会,没人敢挑头,那么就只能忍了。不忍,全家死光光,都不一定有人来救你。忍了,又被迫接受命令,率军来勤王出战。

这种憋屈烦闷的心理,封隐懂,毕竟他也是武夫。

“圣命都知道了吧?四月初一,巴州、通州兵先行,开往博州。”封隐说道:“路上勿要生事。”

“不会的,不会的。”二人连连说道。

诸葛氏,本来妥妥的新朝名门望族,奈何混到如今这个局面。嫡脉的诸葛仲方一念之差,沦落至此,奈何奈何。

其实在诸葛泰、诸葛尚仁二人看来,诸葛仲方的选择未必就错了,无奈邵家势大压人,他们一看局势不妙,赶紧投降做切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