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3节(2 / 3)

加入书签

,再加上理蕃院和北衙的帮助,仙游宫开始以中原官话为部落内的交流语言,由各千户、百户领着放牧。

事实证明,仙游宫这种脱胎于吐蕃的组织结构是有极强凝聚力和较高组织度的。面对数量是他们好多倍的契丹大军,长时间坚守,就是不投降,最后甚至还参与反击作战,足见其能力。

他们这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补上奚王去诸罚没的五百户牧民后,整个仙游宫部将拥有三万人口,算是很不错了。

“过阵子朕便要北巡了,你部做好准备。”邵树德说道:“如果李克用发兵救援河北诸镇,便大举出击,袭击幽州,配合禁军主力作战。朕也不会让你们白白出战,钱帛、器械赏赐会发下的。”

“遵旨。”拓跋金什么废话都没有,直接应道。

邵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去年北方草原的作战,其实是相当亏的。出战各部都没捞到太多好处,缴获的牛羊根本不够分——事实上也不愿意分,邵树德让人用绢帛赎买,全部运回中原,分期付款租给百姓了。

当然契丹也很亏。双方打来打去,持续三四个月,二三十万人马,光喝奶肯定是不行的,牲畜也被大批量宰杀吃肉,打的时间越长,杀得越多,最后都亏出血。

按理来说,今年该让各部休养生息了,但鉴于紧张的局势,邵树德依然下令燕北、阴山各部出击——规模可以小一些,但必须要出。

“青唐诸部……”邵树德又喊来了在青海一带放牧的诸部党项头人,如梁家部、罗家部、杨家部、白家部等。

“兀卒。”十余党项酋豪上前,直接跪了下来。

“去岁吐蕃叛乱,你等配合王师进剿,亦有一些薄功。”邵树德说道:“该出的丁都出了吧?”

“回兀卒,我等各部集兵一万,正月就出发了,这会应已出秦州。”梁家部头人梁向俭应道。

“动作快一点,本月便赶至洛阳。”邵树德说道。

“遵旨。”十余人一齐应道。

以往与这些部落头人打交道,有时候还会讨价还价,叽叽歪歪。邵树德登基称帝之后,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少了。或许这些蕃人自己也知道,兀卒在中原已没有强大的对手,如果惹得太不快,大军西征,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要觉得他们不忠诚。事实上人都有野心,更何况这些天高皇帝远的蕃部头人们。鄯、廓二州一直有报,青海湖周边各部一直在吞并零散吐蕃、羌人部落,壮大己身。再加上这些年在当地的驻军越来越少,成色也不太足了,蕃人畏威而不怀德,有些许小心思很正常。

不过他们到底是被狠狠修理过的,到目前为止还算老实。去年吐蕃部落叛乱,他们便没有参与。在铁骑、定难二军抵达湟水流域后,还出兵助剿,比较卖力。战后叙功之时,邵树德将俘获的部分吐蕃丁口分给了他们,但严格控制了数量,以免滋长他们的野心——这种野心和蕃汉没有关系,即便是汉人部落在那边放牧,实力到了,该反还是得反。

平定叛乱之后,邵树德便下令各部征集丁壮,赴中原征战。

这其实都是当年与朱全忠厮杀时的老套路了。迁出你的人口,在中原战场上不断消耗,然后赏赐你财物,以做酬功。

至于财物和人口哪个更重要,这就见仁见智了,反正邵树德觉得人口更重要。

※※※※※※

雄鸡报晓,天明熹微,不用上朝的日子真爽。

邵树德伸了伸懒腰,吵醒了如八爪鱼一般搂在他身上的淑献皇后。

何皇后睁开了眼睛,心神一阵恍惚,仿佛回到了太傅称帝前的那段岁月。

若自己是真的皇后,该有多好。

“陛下,赵使君昨夜抵京,宿于南郊。”见邵树德醒了,宫人们纷纷入内,有人端着脸盆,有人捧着龙袍,有人拿着一摞公函,解氏走至床前,低声禀报道。

“好,朕知道了。”邵树德坐起身,点了点头。

“赵使君”就是赵匡明了。

作为臣服大夏的藩镇,朝廷有诏,自然要出兵相助。

荆南镇出兵三千,由赵匡明亲自率领,已抵达洛阳近郊。

蕲州防御使丁会也出兵三千,由部将孔勍率领,数日前抵达了汴州。

龙剑节度使赵俭带着六千兵马,这会已走到长安附近。

川中还在大战,赵俭就奉诏率军入京,可想而知他的节度使位置已岌岌可危。事实上亲王邵承节在过去几个月内已更换了龙剑利阆四州的不少官员,赵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心造反投靠李茂贞吧,下不了决心,毕竟茂贞被打得有点惨,王师进展颇为顺利。有心不奉诏吧,又担心王师回过头来把他做了,真真是好为难。到了最后,只能一声长叹,硬着头皮北上了。

与赵俭类似的还有巴州刺史诸葛泰、通州刺史诸葛尚仁各自统领的千人马,这会已经到了潼关一带。

山南西道原本是有兵马的,鼎盛时有两万余人。罢镇之时,爆发了一些战事,很多被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