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4节(1 / 3)

加入书签

王合是新任三泉巡检使,乃藏才党项的首领,从木剌山迁移而去。过去一年间,与契丹厮杀过多次,是燕北草原最大的单一部落势力。

他们在附近区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却没有收到消息,那这消息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

“陛下今岁可有出兵契丹的打算?”陈诚率先站了出来,问道。

“没有。”邵树德说道:“兵力不足。光靠阴山诸部和飞龙军,没有必胜的把握。”

“陛下,既如此,不如将银枪军调往柔州。”陈诚建议道:“该部正在怀州牧场休整。可令虢州、沙苑等牧场准备好草料,关内、关北二道提供协助,快速前往柔州增援。”

邵树德想了想,没有立刻做决定。

银枪军刚结束魏博的战事。调走之后,中原就没有成建制的轻骑兵部队了。

“罢了,调过去吧。”邵树德说道:“银枪、飞龙二军,阴山第一镇、第二镇统归柔州行营都指挥使梁汉颙节制。丰、胜的府兵改革推行得怎么样了?”

“还在进行中。”

“这次便不用他们了。”邵树德说道:“阴山诸部开始征丁,以五万人为限。”

“遵命。”北衙两位枢密使一齐应道。

邵树德盘算了下,飞龙、银枪二军三万人,阴山五部五万人,奚王去诸、仙游宫部也能出个一万余人,再加上镇兵部分人马,这就是十万众了。

对付契丹应该是够了,但若河东加入战团,则可能不够。

“河西道征发蕃兵,以三万人为限。”

“河套嵬才部出五千人,横山党项出万人。”

“关北道州军征调两万人东行。”

“平海军暂隶安东行营节制,许邵嗣武、符存审便宜行事。”

邵树德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涉及到的南衙枢密院、北衙枢密院、兵部、户部等官员纷纷出列,各自领受任务。

甚至就连秘书监、翰林院都有任务,他们要写征讨敌人的檄文。

整个朝廷的战争机器,又一次转动了起来,这次涉及到的部门更多,更复杂,也算是为今后在草原的大规模用兵做演练了。

汇聚

建极二年五月十八,阴山南北又开始了动员。

北衙上枢密使杨爚特地赶到了胜州督促。

枢密使都来了,下面人自然不敢拖拉。更有甚者,部落酋豪分头下到各个牧地,催促牧民们停下手里的活计,火速前往胜州集结。

一时间,丰胜二州的大驿道之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刘绣娘坐在家门口的槐树下,静静地看着远方。

她家现在阔气了,前后三进的院落,修得漂漂亮亮。儿女们也都成家了,都住在左近,往来方便。

这些年,陛下私底下给了不少钱。李延龄、卢怀忠等公卿将帅也派人送了钱帛。事实上不光她家了,陛下早年队里的兄弟,在乾符五年之前死伤的,都陆陆续续得到了大笔赏赐,还有人家的子弟被选入宫中充当侍卫,光耀门楣。

丰州上下,谁敢说今上不好?怕不是要被打死扔在草丛里,让野狼去啃。

驿道上又走过一群人。

看他们的装束,绝对不是丰州左近的蕃人,甚至连鸊鹈泉庄浪部都不是。本地人都知道,鸊鹈泉、可敦城、地斤泽、库结沙等地的蕃人,会说官话的不少,装束上也和传统蕃人不太一样,应该是介于汉人、蕃人之间,与这帮纯纯的粗犷蕃人大不一样。

“一帮兔崽子,得和县里说说,下一拨人走北边草原,不能再过丰州了。”里正陈大头走了过来,抱怨道。

刘绣娘笑了笑,继续编织手里的羊毛衫。

陈大头咽了口唾沫。

刘绣娘的丈夫早就死了。发配河陇之后,圣人亲自下令寻找,结果也没找到,大家都说已经死在哪个荒郊野岭了。

这么个俏寡妇,若说没人眼馋是不可能的。但四里八乡都传闻绣娘与今上有一腿,她的丈夫是被圣人弄死的。连“作案人”都有,李延龄、卢怀忠将其秘密抓来,关开闰把风,李一仙、钱守素出手,用弓弦将其缢死,抛尸山谷。

听起来有些离谱,但老百姓就爱听这些八卦,还深信不疑。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确实没人敢打这个女人的主意。就连县、乡官吏都受到影响,对她客客气气的——万一是真的呢?圣人有什么爱好,你不清楚吗?

“大军过境,人吃马嚼,寸草不生,唉!”陈大头说了一通,见绣娘不搭话,灰溜溜地走了。

绣娘抬头看了看远处河岸边的水车。

车声隆隆,将一桶又一桶水提上岸来,汇入陂池之中,再慢慢流淌至田中,滋润着田里正节节拔高的小麦。

水车之畔,一大群蕃人围坐在地上。他们搭起了帐篷,取水做饭。

饭食是县里提供的,从仓城内运出的陈米,数量肯定不够。蕃人还得自己取了一些奶,再挖些野菜,将就着对付。但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