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9节(2 / 3)

加入书签

德把持朝政很久了。

他同时也产生了一重感慨。

历史上改朝换代,很多王朝任用的还是旧官员,甚至可以说是亡国旧臣。但就是这些亡国之臣,在新朝的时候,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能力,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更强了,具体表现到政务上,就是效率、准确、完善程度大大提高。

说白了,旧有的靠山、利益链条被打破了,或者束缚他们的环境不存在了,他们需要挣表现。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邵树德下令筹备起了登基后的第一次出巡,让天下百姓更深切地感受到已经改朝换代了。

※※※※※※

八月十五中秋节,邵树德在紫薇城陶光园办了个小宴,宴请诸位宰臣、枢密使。

“一个多月了,再远的地方也该收到消息了,没不开眼的起兵造反吧?”邵树德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改朝换代、新君登基,当然要昭告天下。

这不仅仅是坐在京城里发一份圣旨就完事的,而是要派出信使,快马前往各州通传。一些重要的州府,甚至要由大臣出面,亲自授予官印、告身、官服,然后再把前朝的这些东西收回来。

地方州县要晓谕当地官民,尽量让更多的人知晓唐祚已终,夏鼎已立——当然不太可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上不少人经历了五代更替,但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个朝代,天子是谁,也懒得关心。

“陛下军威赫赫,当然无人敢反。”陈诚笑道:“七道百余州,民人自安,井然有序。乱了这么久,吃饱了撑着才反呢。”

“若有人反,遣兵镇压即可,多大点事。”杨悦不屑道。

“陛下拥数十万众,杀将过去,如排山倒海一般,确实无人敢反。”张归弁也笑道。

一帮只知打打杀杀的粗坯!裴枢面色不变,心中暗笑。

陛下登基之前,已尽收天下刺史兵权,当时便是一番试探。若有人反,那会就反了,还等到现在?

“关西、河南我是放心的。”邵树德说道:“南方诸藩,还没那个实力北上。勾连不到外人,内部些许宵小,也就只能潜伏了。”

说起南方诸藩,赵光逢突然说道:“陛下,今日贝州有信使至,言成德节度使王镕派了一个使团,欲前来洛阳,奉表称臣,求取册封。”

“一个个不死心,还来试探我呢。”邵树德说道:“王镕不是真心降顺。都知我要攻河北,他不会傻到这般,莫不是来求丹书铁券?”

大家都笑了起来。

湖南马殷最终受封长沙郡王、武安军节度使,看使者一脸苦相,似乎也在为难回去后怎么交代。

邵树德不管他,反正马殷也没那个胆子北上——不过,也难说。

真到了那个时候,正好有借口剿灭了。

赵匡凝受封荆南节度使、荆国公,赵匡明没什么不满意的,看起来似乎不怎么在乎这些仅止一代且还没有食邑的爵位。人家要的是里子,即荆南节度使。

其他藩镇使者还在路上,等到了后再行封赏。

此外,邵树德还特意召见了渤海使者乌光赞,流露出了欲册封渤海国主为渤海郡王的事情。乌光赞不敢做主,只能先遣人返回国中禀报。

刚当皇帝后的一个月,确实是比较忙的,每天都发出无数制书。批阅奏折都快要吐了,也不知道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肝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天下局势,已尽在朕掌控中。”邵树德说道:“但诸多藩镇还不死心,不到松懈的时候。尤以河东最为顽固,还得一一扫平。”

其实,邵树德曾打算派使者前往晋阳,册封李克用为大夏亲王——晋王是不可能了,因为太容易联想,但吴王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但又担心李克用不接受,落了自己面子,反而不美。反复思考过后,觉得时间还不成熟,便作罢了。

对河东,还是得打,打完之后再拉拢。

邵树德隐隐觉得,曾经困扰了五代朝廷数十年的河东“顽疾”,在他这里并没有难到不可理喻的程度。

叔父又怎么可能亏待河东的诸位侄儿们呢?

※※※※※※

离启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宫廷之内一片忙碌。

天子出巡,可不仅仅骑着马儿就上路了。

事实上,内侍、宫人、嫔妃、皇子、官员等等,一大堆人要跟着。

“京中之事,尽委于娘子了。”邵树德拉着皇后折氏的手,说道。

折芳霭当皇后的新鲜劲还没过去,立刻说道:“官家,当着外人的面可不能唤‘娘子’。”

“就喜欢皇后这一本正经的模样。”邵树德笑道。

他出巡之后,本应由太子监国的,但嫡长子邵承节还在山南西道“浪”,只能由皇后临朝听政了。

原则上来说,一应大小事务,悉由政事堂宰相处理,用不着皇后出面裁决。她只需要朱批下同意还是不同意就行了,甚至可以不表明态度,直接写神奇的“知道了”三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