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9节(2 / 3)

加入书签

下。”很快,一位身量高大的文士被引了进来。

邵树德稍稍打量了一下,此人身高臂长,手上还有老茧,看他站立的姿态,明显是经常拉弓以至于腰椎都微微变形。

河北文士,名不虚传。

“使者匆忙而来,所为何事?”邵树德问道。

“自为两家盟誓而来。”周式答道。

盟誓,在如今这个形势下,就是服软的委婉之言。也就是说,王镕有意当邵树德的附庸。即便开立新朝,也愿意称臣纳贡。

“赵王屡以兵仗、资粮输于河东,今大军压境,便来修好,不觉得晚了吗?”邵树德问道。

“赵王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周式突然叹了一声,脸色凄苦。

“何解?”邵树德奇了,问道。

“殿下应知,克用入主晋阳之后,三番五次兴兵,先攻昭义,复攻大同、成德。镇州离晋阳不过四百余里,可谓近在咫尺。易定又附河东骥尾,屡从征讨。幽州、沧景、魏博等镇但各自保,莫相救恤。晋兵残暴,赵王为成德四州百姓计,故与克用虚与委蛇。”

邵树德笑了。

这个说法倒是新鲜,不过——或许也是实情?

不,只是事实的一小部分罢了。真正的核心原因,还是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以土地传付子孙。说白了,就是不上供,不交权,把镇冀深赵四州当做自留地、铁饭碗罢了。

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外称臣。且无论称臣对象是谁,只要能保证既得利益,一切都好说。

“晋兵确实残暴。”邵树德随口应了句。

“殿下若能除河东暴兵,则天下诸镇谁不听命,岂唯镇州?”周式又道:“如此,殿下为今世桓文,可崇礼义以成霸业也。”

周式话里话外,拿“天下诸镇”来给自己壮胆,还提到了齐桓公、晋文公,邵树德听了就想笑。

桓文霸业,什么年代了?

“藩镇之祸,君当知之。”他说道。

周式一窒,脸色难看了起来。这是一点面子不给,要强硬削藩了。他不想当春秋霸主,要当扫六合的秦王。

“殿下。”周式加重了语气,说道:“镇州虽小,城坚粮足,上下一心,勇武敢战。殿下虽提十万之众,未易攻也。况王氏秉旄五代,恩泽遍布四州三十五县,人欲为之死战,岂可轻侮?”

“使者也不必作大言。”邵树德说道:“我素来以诚待人。洛阳尚贤坊故河东节度使韦凑宅,已修葺一新,以待赵王。赵王若战,便战。若愿入朝,则以礼相待,富贵无忧。成德武夫,是那么好相与的吗?死硬到底,或非智者所选。原话带回去吧,我不想多说。”

成德四州三十五县,一百多万人口,五万军队,战马极多,财货山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凭借只言片语,显然不可能让他们交出权力。

不歼灭他们的主力部队,不打消他们的幻想,是不可能真心屈服的。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成德显然不是主攻目标。邵树德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软化他们的抵抗意志,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现在处于休眠状态,但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不嗜杀,宽厚待人,说话算话,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好好想想,值不值得?

周式闻言有些无奈,或许他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了。行礼之后,默默离去。

狠辣

王溥离开之前,又去了一下邢州,给泰宁军节度使卢怀忠授侍中。

不过卢怀忠已去了贝州,于是王溥又追了过去。

贝州是河北大郡,户口众多,商业繁荣。州城东南临永济渠,郭下置清河、清阳二县。地当水陆交通要衢,国朝前期在贝州城内储备大量军资,以备河北军用,号“天下北库”。

艰难以来,魏博置镇,理所在更富庶繁荣的魏州,但作为魏博镇的第二大富庶之地,贝州依然是军储的最重要存放地,特置镇将为剧任,号“城坚兵多”。

贝州西南六十里有临清县,西临永济渠,为魏、贝间重镇,近百年来,常设镇遏使,统兵戍守。

临清西南五十里有永济县。县城很大,分东西二郭。东郭在永济渠东岸,永济渠则在西郭内穿城而过,有河北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张桥行市”。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贝州“清河绢”号天下第一,不光质量好,产量也是数一数二的,一郡抵得江南数郡产出,是魏博极其重要的财赋来源。

卢怀忠尝试着攻打了一下贝州,发现城内还是有兵的,主要是州县兵,另有征来的土团乡夫,加起来人数近万,没有能力野战,但守城还凑合。

临清县内外塞了不少兵。经拷讯俘虏得知,主要是上月初调过来的外镇军史仁遇部,外加州县兵、土团乡夫之流,总计一万五六千,积储甚多,不好打。

于是乎,卢怀忠果断调集休整完毕的武威军上来,分取诸县。

重阳节那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