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7节(2 / 3)

加入书签

“李承旨。”

衙署内,胡真、李昌远互相行礼。

李昌远是当年萧遘为邵树德笼络的第一批进士,后来担任绥州刺史,政绩斐然。在各幕职内转了一圈之后,调到了南衙枢密院,担任枢密承旨一职。

枢密院有两枢密使,目前是正三品的官职——听闻宰相很可能从正三品变为正二品,那么枢密使也将成为正二品的官职。

枢密使之下,分别是枢密副使、枢密承旨、录事、主事四级,主事之下,便是令史、书令史之类的吏员了。

胡真坐了下来,一时间竟不知该干什么好。

衙署内官员还没到齐,有些人员更是要重新招募。毕竟这是个新枢密院,长安的那帮宦官肯定不能用了,而且职能也有以前的枢密院不太一样,很多事情都要重新摸索。

想到这里,胡真不由得感慨万分。

建立一个新朝,何其艰难也。尤其是你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的时候,旧朝的班底能接收的不多,大部分还得你自己重新来。

从藩镇向国家转变,千头万绪,真不知从何做起,只能一点点来了。

胡真现在愈发佩服邵树德了。

即便夏王建立的新朝并没能坚持多长时间,二世、三世而亡,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后面继立的新朝,也得承他的情。

开创者与后继者,面对的难度永远是不一样的。

“李承旨,左右无事,殿下欲在河陇、阴山建立镇军,不如我等先操办起来?”胡真突然问道。

“胡枢密所言甚是。”李昌远说道:“夏王还是很关心镇军组建一事的。曾言欲以新泉军为班底组建参、柔镇军,不如先规划下兵额、驻所、粮饷之类的杂事?”

“善。”胡真笑道。

镇军其实就是边军。

缘边诸州,哪里需要防御?总共需要多少镇兵?粮饷如何解决?兵源是哪里?一大堆事,确实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夏王远在卫州,但他对朝政的操控却始终没有停止,胡真深知之。想要挣点表现,也挺不容易的。

※※※※※※

朝会结束了,圣人在九洲池北的安福殿召集心腹议事。

文官辛苦,五品以上职事官,除节假日外,每日要上朝。

与之相比,“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参,三品以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又参。”

所以,胡真这类武官,没必要每日上朝,但卢光启、独孤损之类文官,就得苦逼地天天上朝。

九洲池一带,目前只有安福殿、同心阁、凌波阁、丽日台这几处建筑修建完毕。

前隋炀帝就喜欢九洲池一带,“雕饰景华,隋炀帝寝御焉。”

圣人的嫔御们也住在这一片。

其实不止她们了,公主们也住在这里,主要是今上之女,最大的新安公主已经十五岁,何皇后所生平原公主今年十三岁。

今天天气不错,但圣人的心情却很阴郁,因为宰相朱朴竟然积极推行邵树德的各项新政,不遗余力。

这个叛徒,幸好早就对他有疑虑,没让他参与机密之事。

“陛下,为今之计,当速召邵贼入宫赐宴。”吏部尚书卢光启说道。

“用何理由?”圣人问道。

“柔州行营都指挥使杨悦刚献契丹酋豪十余人,邵贼又败克用、行密,便以此为由,召其入宫赐宴,以彰其功,而后便可下手。”卢光启说道。

“若邵贼不来呢?”圣人追问道,观其神情,似乎很急迫。

“可以想一些办法……”卢光启含糊地说道。

圣人若有所悟。

他把目光转向身后,晋国夫人杨可证、赵国夫人宠颜这两位宫官姿容秀丽,舞姿曼妙,若由她们献舞,邵贼一定上钩。

杨可证似乎感受到了圣人内心的想法,娇躯微微有些颤抖。

但圣人丝毫不在意她的想法,旋又想到,这些可能还不够,如果皇后何氏再在一旁频频敬酒,事情就大有可为了。

“若……若失手了……”事到临头,圣人突然间感到一阵心悸,问道。

“陛下,事已至此,无路可退。”吏部侍郎独孤损看不下去了,谏道。

圣人还是有些不放心。

王溥在一旁思虑良久,这时候出了个主意,只听他说道:“陛下,或可发几封敕旨。”

“第一道旨意,敕封树德为‘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诸道兵马元帅、朔方宣武护国等军节度观察处置、修宫阙制置、度支解县池场等使’。”

“第二道旨意,授树德相国,总百揆,以朔方、宣武等镇为夏国,仍进封夏王,依前充诸道兵马元帅、太傅、中书令。”

“第三道旨意,特许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

“如此数道旨意下来,树德定然大悦,必不疑也。”

王溥这一番话,说得众人大皱眉头,圣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