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2节(2 / 3)

加入书签

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怒道:“朱相,行密直到去岁仍在上供。君判三司,难道不知道吗?如此恭顺,朕实不知何罪之有。”

朱朴无言以对。

卢光启又冷笑一声,道:“不知朱相可曾在洛阳坊市走走?邵树德大肆赏赐宅邸给心腹将吏,拉拢人心。民间有传闻,邵贼身有隐疾,自知时日无多,欲行那篡立之事。”

邵树德要篡位,基本上每个稍有见识的人都看得出来。修洛阳宫殿,难道是为圣人修的不成?长安已有三大内了,无需在洛阳再搞一套。但他偏偏把圣人、百官强行弄来了洛阳,所为何事,不问可知。

再考虑到他亲自率军南征,大破淮军,得徐、泗二州十一县,威风一时无两,反迹就更加明晰了。

不忍言之事,或已不远。

每每想到此节,忠臣不由扼腕,圣人则惶惶不可终日。北朝以来,废帝没有活下来的先例,一个都没有。

“洛阳坊市之中,多为逆民。”独孤损也冷笑道:“听闻淮军兵败,弹冠相庆,丑态毕露。假以时日,从洛阳开始,满天下怕是只知树德,不识天子。真到了那份上,篡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圣人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有些坐立不安。

“还有那上阳宫。”独孤损又道:“明明已完工,为何不让二圣幸之?神都苑之内,终日操练,乌烟瘴气。好好一座皇家园苑,成了兵戈肃杀之地。卫尉卿慕容福也是逆贼,居然挡驾,死不足惜。”

圣人有眼睛,当然看得到上阳宫已整饬得差不多了。那一日,他兴冲冲地要移驾上阳宫,住上几日,结果被宫廷卫士拦在了外边,居然不让进去。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天子居然不能去自家宫城,便是宦官跋扈之时,也没有这样做过。

上阳宫去不成,去神都苑打猎也被禁止,圣人怒不可遏。

上前交涉的独孤损直接被赤水军武人推倒在地。大失颜面的他在圣人耳边添油加醋,提到了当年安禄山在神都苑凝碧池畔,宴请诸叛将的事情。话里话外,是把邵树德与安禄山相提并论了。

圣人深以为然,但却无可奈何,诸般压抑之下,内心愈发难受、激奋、扭曲。

“陛下!”朱朴加重了声音,惊醒了又陷入噬心痛苦之中的圣人,只听他继续说道:“淮人俘兵之事,切莫插手。臣闻邵树德爱惜羽毛,陛下稍稍忍让一些,或于国——国祚有益。”

老实说,这番话说得有点难听了。以朱朴过往的言行,不该如此的,可见他也有些着急,有些惊慌,担心圣人不理智之下,做出什么错事。

“朱卿真是老成谋国啊。”圣人讥讽道。

风向

淮军俘虏抵达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

洛阳多闲人,达官贵人、落败将帅、富户豪族在此扎堆。他们身家丰厚,不必终日劳作,因此在有热闹可看的时候,并不介意去围观一下。

淮军俘虏总数近一万五千,首批押回来了六千,共分成三拨。

第一拨在上东门外挖沟池。沟是排水暗沟,池是沉淀生活废水,经过多个池子沉淀之后,再通过闸门流入洛水。

夏王非常重视这些“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的项目,故这里分配了三千降兵,连同来自同州朝城、华州郑县的万余百姓,奋力开挖,忙得满头大汗。

第二拨人分配到了小上阳宫。他们主要负责运输,即把建筑材料通过跨水虹桥,或用小船运至西岸,修建宫殿。

小上阳宫也被称为西上阳宫,面积其实不算大。前阵子封渭请改西上阳宫为永寿、椒房二殿,甚合邵树德心意,便改了——当然,还在圣人那边走了一通流程,圣人没有反对的机会。

最后一拨约千人,被派到了麟趾院,开挖沟渠,平整道路。

麟趾院组团含麟趾殿、甘露殿、仙居殿三大主要建筑,另有双曜亭、神和亭、洞玄堂之类的附属建筑,这会进度很快,今年肯定能够封顶,明年开始内部装修、恢复景观。

在上阳宫干活的淮人大伙接触不到,但在城外挖沟的俘虏,一眼便能看到。

洛阳闲人们指指点点,兴高采烈。

很显然,他们是邵树德一手建立的关西军政集团的既得利益者,已经下意识将自己代入了新朝子民。

淮南、河北、河东、巴蜀、江南之类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就是敌国。新朝大军出征,击破敌军,开疆拓土,俘获无算,他们与有荣焉。而随着缴获的战利品陆续运回,繁荣洛阳市面的时候,他们估计会更高兴。

负责监督干活的河南府州军将士见了,也不驱赶,任他们在那看着。遇到相熟的人,还会说笑几句,相互间又吹捧一下夏王他老人家,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工地现场同样有各种技术官僚。他们闲时也会交谈,但明显分成了数个小圈子。

早早前来洛阳投奔的比较高兴,觉得新朝有奔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新近从长安过来的则神色复杂,不想多说什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