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5节(2 / 3)

加入书签

渐变得狰狞,低声问道:“当年徐州银刀都士卒可有这般桀骜?”

“银刀都有数千人,父子相继,亲党胶固。有三百人为节度使近侍,每日携带器械入节度使府,也不值守,便坐于廊下,将兵器露出外面,吓唬节度使以下官将,无人敢管。心中稍不如意,相顾笑议于饮食间,一夫号呼,众卒相和。节度使经常被吓得从后门逃走。”司空颋说道:“最后还是请了忠武、义成军动手,方才将其诛杀。从此朝廷派到徐州的节度使多为文官,亦无事。徐镇自此有‘文镇’的美誉,太平无事。”

“几与魏博衙兵无异。”罗绍威咬牙切齿道:“李公佺那边的三千衙兵基本都逃回来了,这帮人没领到赏赐,如果闹事,其他人会不会参与进来?”

那还用问?司空颋看了他一眼,点头道:“留后,衙兵素无节操,不敬上官,喜怒无常。便是其他人不参与作乱,光那三千人闹事,都不得了。留后,你好好想想,衙兵护卫幕府,便如银刀都为节度使之近侍,他们一旦作乱,即便镇兵支持你,可来得及?”

司空颋没敢直接提出请外人诛杀衙兵的建议。反正罗绍威心中早就有这个念头了,他多说了反而不美,只会惹人怀疑。

“司空巡官言之有理。”罗绍威顿了顿,道:“我欲招募勇士千人为贴身侍从,你看是否可行?”

“仆不敢置喙,这事留后自己拿主意吧。”司空颋说道。

罗绍威思虑良久,举棋不定。

他不想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衙兵的仁慈之上,更何况那些杀才一点都不仁慈。

招募侍从亲卫,在关键时刻可以抵挡一下,然后从容调集兵力,镇压衙兵的叛乱。但这事也十分敏感,一个不好小命就丢了。

其实,将桀骜的衙兵尽数诛杀似乎更好。但内心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这是不可取的。

银刀都被杀光后,雕旗、门枪等都被解散,徐州一度成了“文镇”,这很好吗?

他突然想到了父亲收留朱全忠的滑州兵,唉!父亲是深谋远虑的,可惜滑州兵被李克用和邵树德联手击破了。

“明日就张榜募兵,我等不下去了。”罗绍威突然想起了衙兵挥刀斫柱的事情,怒气一下子上涌,道。

罗氏父子

数骑飞至魏州,暗流涌动的魏州城为之一震。

斥候带来了最新消息:夏军克安阳,邺城镇将杨抱玉告急求援。

彼时罗绍威正在张罗招募亲兵的事情,城内乱纷纷的。关键时刻,罗弘信按下了儿子的盲动,强撑病躯,召集城内的将佐议事。

节度别奏王知言、经略副使赵袭二人分坐罗弘信左右下首。他俩也垂垂老矣,六十多岁的人了,虽然还挂着职务,但近两年其实已不怎么问事。

“姑夫。”罗绍威上前,对着王知言、赵袭分别行礼。

是的,他俩都是罗让的女婿、罗弘信的姐夫。

“吾儿坐下吧,有些事你做得操切了。”说罢,扫了一眼司空颋和杨利,暗叹一口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班底,就像他靠王知言、赵袭参赞一样,儿子倚司空颋、杨利为谋主,可以理解,但这水平也太差了。

“大六雄小六雄之劲卒,左山河右山河之骁师何在?”罗弘信咳嗽了一下,轻声问道。

王元武、尹行方对视了一下,出列应道:“末将在。”

“昔年乐从训犯州城,为尔等所斩,今李公佺在博州,可敢复斩之?”罗弘信问道。

自豹子军覆灭后,六雄、山河二军为魏镇精锐,乐从训便为王元武所斩。当时他为六雄兵马副使,现在是六雄兵马使,手下有五千余人。

尹行方当时是都阵后横巡拥阵使,说白了就是军法官,但他也带兵出战了,从背后侧击敌军,现在是山河兵马使。

“大王有令,吾等自当遵从。”王元武、尹行方回道。

“平难、决胜、步射、横冲之烈将何在?”罗弘信又问道。

梁怀谨、程公佐、赵谦满、李刀奴四将出列。

“光启末,贼将马武、王周率众而来,整我城下,猬毛而起,豕突而来,中外骚然。马武领凶锋兵士三千余人,逆我大军,是尔等所破。今可敢复破贼军?”

“有何不敢?”四人齐声应道。

“吾儿。”罗弘信喊道。

“大人,儿在。”罗绍威应道。

看到诸将对父亲如此恭顺,罗绍威的内心复杂难言。

武夫们太他妈现实了!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分得太清,一点遗泽都没有,一点光都沾不上。

罗弘信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

这些时日的事情,他断断续续都了解了。若让他来评价,完全可以用“无头苍蝇”来形容。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时机,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被人轻视是很正常的。

如今这个世道,一定不能软弱,一定不能被人轻视,哪怕强装出来的勇武,也要给我撑下去,站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