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7节(2 / 3)

加入书签

:“集聚大军,西进八角。”

敬翔仰天长叹。梁王已经没了十年前的锐气和魄力,败亡近在眼前。

※※※※※※

中牟城下,朱友裕发现自己完全撤不了了。

中牟守军居然出城夜袭,虽然被挫败,但很明显有一战之力,兵力也不少,这完全打翻了之前的判断。

而到了后半夜,聚集在营外的骑兵大声呼喝,声势惊人,朱友裕只能下令谨守营寨,一切等天亮再说。

可天亮后发生了什么?

朱友裕登上营中高台,向西边望去,却见数量庞大的军队正在往这边挺进。而他们的先锋,似乎在昨晚就进了中牟县城,此时城头已经打出了旗号。

“天雄军……”朱友裕轻叹一声,喃喃自语。

这是一支即便在梁地也赫赫有名的部队,技艺娴熟,勇猛敢战,捷报频传。之前失陷在洛阳的长直军,就和他们脱不了关系。

“可真是看得起我啊。”朱友裕自嘲道:“这是要把咱们这万把人也一块吃掉了,夏贼一定计划了很久。如果我所料不差,八角镇可能已经遭到贼军围攻了。”

“衙内,是战是走,该拿个主意了。”

“不如向南突围吧。到尉氏县,与守军里应外合击破贼军,然后再北归返回汴州。”

“南边多半也不好走,可能是个陷阱。”

“现在动不了,一动就要被多方夹击,很容易大溃。”

“那难不成留在这个死地?”

部将们争论不休,拿不出主意来。

“好了,好了,不用再说了。”朱友裕止住了心腹将校们的争论,道:“便是要撤,也得先击破了当面之敌再说,否则被人追在后面使劲撕咬,能回去几个人?”

“我意已决,先守。”朱友裕说道:“等待我父的消息。八角镇有大军,近在咫尺,须臾便可西进,杀到中牟城下。届时数军合流,夏贼可拿不下咱们。”

他数了数旗号,铁骑、天德、天雄、镇国四军都出现了,这就是好几万能打的武夫了。仓促撤退,不是什么好选择,说不定就溃灭在半途了。还是得先打一打再说。

九月十八日傍晚,天雄军主力抵达中牟。入夜后,邵树德率亲兵都抵达前线。

针对朱友裕的攻势,明日就将展开。

武勇

乾宁四年九月十九日,邵树德亲自登上了中牟县城头。

天空的密云越压越低。

风有些大,密云狂野地奔涌着,不断变幻着形状,看起来好似来自黄泉地府的妖魔鬼怪一般。

大纛打起来了,远远就能看见,无论敌我。

天雄军将士在城外列阵,看到自家大王亲临前线之后,在军官的鼓动下,此起彼伏高呼起来。

呼喊声震耳欲聋,从远处的方阵传到近处,再延伸到更远方。远远听着,仿佛就是天边的惊雷。

“轰隆隆!”惊雷真的落下了。

银色的闪电撕裂了阴沉的原野,照亮了双方军士脸上狰狞的颜色。

马儿不安地刨着蹄子,骑手一边小心安抚,一边准备着器械。

厮杀,随时都会开始。

陈诚、赵光逢二人站在邵树德身后,此情此景,无需任何言语。肃杀的气氛弥漫全场,让每个人都静静等待着。

天雄军邀战,梁军不得不迎战。因为他们不答应的话,聚集在中牟的近五万夏军就会开始挖掘壕沟,将他们困在里边。

赌朱全忠来救吗?可以试试,就是显得无能了一些。

朱友裕相信夏军费了这么大力气来围堵他,不可能不做阻截的准备,于是他应战了。

数万大军在旷野之中列阵,东西相对。

对双方而言,没有刺眼的阳光干扰任何一方,没有不利的风向,很公平的决一死战。

与敌人决战是天雄军上下一起提出的,邵树德没有任何犹豫,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意的原因很简单,天雄军是他溺爱的“亲生儿子”,是他完美的作品。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而且在父母看来,这种性格与脾气是正面的,那么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邵树德至今仍记得,天雄军在洛阳围剿长直军时,剩下最后数百贼兵不降,有人想放箭射杀,李璘直接踹翻了想要下令的军官,亲自带人冲了上去,面对面短兵搏杀。

这种一定要当面砍翻敌人的勇武精神,是一支军队最宝贵的东西。

今日邵树德想看看他的孩子再一次当面砍翻敌人。

纵是输了也不要紧。如今家大业大,他输得起。少许失败根本动摇不了他一手营造的大势,相反能够代代传承下去的勇武精神更让他看重一些。

“杀!杀!杀!”大风扬起尘沙,做完战前动员的天雄军将士以槊杆击地,齐声大呼。

将士们的神色既不紧张,也不过于放松,就是纯粹的淡然。

独特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武夫,杀人是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