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5节(2 / 3)

加入书签

喷子一样,以忠臣自居,骂邵树德是乱臣贼子。邵树德本来懒得理他,但被骂得久了,心里也很不爽——去你大爷,我和你无冤无仇,天天骂我作甚?

如今河洛战事已经十分明朗,梁人被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得有点懵,丢盔弃甲,损兵无数。消息发散出去之后,天下诸侯会更加震怖,外交环境进一步恶劣是可以预见的。

魏博罗弘信,不是蠢人,亦非庸人,就他本心而言,肯定不会倾向于邵树德,这个方向需要警惕。

结束公务之后,邵树德去看望了下江氏。

小姑娘的肚子已经挺得老高,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就会生产。

嫂子卢氏一直在照顾着她。观中最近多了一些人手,王彦范送来的。对,就是那个与刘景宣竞争洛苑使失败的十六王宅使。人手多了以后,像储氏、卢氏之类的“老人”就不用干农活了,大为轻松。

说了一会话后,邵树德起身离开,到储氏房中睡了个午觉。

“大王——”申时,李忠在门外轻声喊道。

“大王,千万不要——”储氏剧烈挣扎:“会没脸见人的……”

“何事?”良久之后,邵树德松开铁钳般的双手,懒洋洋地问道。

储氏轻叹一声,将脸整个埋入邵树德怀中。

“大王,高都头禀报,巩县已克,俘贼军两千。”李忠轻声说道。

“啪!”邵树德重重一拍,声音清脆无比,储氏脸几乎埋到了他咯吱窝里。

“大善!”邵树德喜道:“后方又去一隐患。令胡真去劝降霍存父子。”

“遵命。”李忠轻手轻脚离去。

部署调整

“赤水军还剩多少人?”邵树德低头看着山田之中郁郁葱葱的芜菁、胡萝卜,随口问道。

“赤水军六千步卒,能战者还有四千余众。”

“那就先不要退,接管罂子谷一带的防务吧。”邵树德接过苏氏递过来的竹筐,筐中满是洗干净的胡萝卜。

苏氏的手冻得通红,邵树德拉过她的手,道:“以后这些粗使活计交给新人来做吧。”

苏氏感激地看了邵树德一眼,轻声道:“谢大王垂怜。”

“谢我哪件事垂怜?”邵树德笑道。

苏氏脸一下子红了,呼痛求饶之时,大王确实是垂怜她的。

陈诚已经悄然踱到一边,仔细观察菜畦了。

他对菜畦里的菜不是很感兴趣,但对种植在菜畦旁边的一种农作物很感兴趣:夏王刚刚从西域胡商那里得到的一种麦子。

夏王称呼这种麦子为“阿富汗黑麦”,后来又改口叫“河中黑麦”——当然,这个河中很显然不是指河东道的河中了。

夏王“见识广博”,说这种麦子产于河中、波斯、大食一带,与“祖黑麦”非常接近,后被传入更西边的国家。一开始人们认为其是杂草,对小麦田被“杂草”黑麦侵入非常恐惧,但久而久之,祖黑麦与小麦生长在一起,自我驯化,含有一种叫谷朊的东西,可以做成当地人爱吃的饼,于是开始有人栽培、育种、种植。

与黑麦一起过来的还有种叫燕麦的作物。

夏王说这同样产自大食,最初也是一种“杂草”,叫“野燕麦”。侵入麦田后,与黑麦一样,有种强韧的轴,从而使它与周围的小麦一起被驯化。西方的农人便收下了这种“自我驯化者”,开始选育、栽培。

“陈长史对黑麦怎么看?”邵树德在苏氏的手心里挠了几下,哈哈大笑着走到了陈诚旁边。

金仙观里的女人,基本上慢慢认命了。尤其是储氏、解氏、苏氏这婆媳三人,卢氏、江氏姑嫂甚至比她们还早早认命。

“此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种来喂养战马?”陈诚疑惑道。

“这个是大食燕麦,与国朝燕麦不一样。”邵树德说道。

准确地说,中国燕麦是裸燕麦,也叫“莜麦”,与原产于近东的燕麦不一样。

“另外一种是黑麦。”邵树德又道:“黑麦的亩收要比燕麦高三成。现在看不出来,我让人找来此物,也是未雨绸缪罢了。陈长史,可发觉今冬特别冷?”

“大帅是说……”陈诚有些不确定。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以后会更冷,塞北的日子会更难过,冬天会变长,本可以种小麦的地方,也会不能种了。但黑麦可以,如果冬天不冷,黑麦的长势还不会好呢。太冷、太高、干旱的地方,种黑麦更合适,比如高句丽旧地。”

陈诚若有所悟,大帅准备的黑麦,可能是给将来征伐松漠都督府一带准备的。这种作物在当地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粟米、燕麦固然耐寒,但亩收比不过黑麦,小麦亩收比黑麦高,但不如黑麦耐寒,这确实是个好东西。

邵树德拎着竹筐到马厩前,里面栓着一匹极为神骏的黑色战马。见了邵树德,亲昵地凑了过来,打着响鼻。

邵树德将洗净的胡萝卜喂给马儿吃,道:“今早收到军报,伊阙关拒不投降。天雄军尝试着攻了两次,没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