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4节(2 / 3)

加入书签

的归路,将他们尽数歼灭在南岸。

现在二线主力调走了,他们怎么办?

“此策,有些行险啊。”萧符都不用翻看地图,脑海中自动就显现出了各军部署的变化。

这是想着调庞师古东行,配合邓季筠以及汴州兵马,一共五六万精锐的衙军,尽快将突入进来的夏军聚歼,然后再返回各自驻地。

至于为何没有继续从曹州朱珍那里抽调兵马,一个是抽无可抽,总不能不给朱珍兵吧?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与契苾璋部再度北上有关,走不开。

萧符有预感,今年这场战事,或许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

在大河南岸“活动猖獗”的夏军游骑很快侦察到了梁军的调动情况。

如今摆在高仁厚面前的问题是:梁军的调动是真实的吗?是不是虚晃一枪,实则等待他大举南下,然后蜂拥而来,将他们消灭?

对于幕僚提出的这个问题,高仁厚只有一句话:“怕这怕那,还打个什么仗?”

当下不再犹豫,立刻将新调来的天德军加强给符存审,另配了两千关北蕃部骑兵,共两万余衙军,外加早就整装待发的来自河阳、武德、武陟三县的四万土团乡夫,赶着大车小车,带着无数物资,全军南下。

二十八日,大军抵达河阳南城之外。衙军防备城内守军出击,土团乡夫部分扎营立寨,部分挖掘壕沟。

城内梁军计有保胜军三千人,河阳衙军千人,骑卒三百,外加新征的土团乡夫三千。

保胜军使霍存掂量了下手头的实力,有些犹豫,暂未出城作战。

高仁厚还另外派出了第二路人马。

以赤水军使范河为指挥使,率赤水军六千步卒、河中军万人、玉门军五千步骑、一千蕃部骑兵,共两万两千众,外加来自河清、王屋、济源、修武四县的土团乡夫三万余人,直插洛口、巩县一带。

洛口仓内有两千保胜军、一千河阳衙军,被团团围困。仓内其实已经没多少粮食了,大多运往洛阳,但守军仍然不敢弃城而逃。

巩县就在洛口仓西北,互成犄角之势,有保胜军两千、土团乡夫两千戍守。

范河毫不犹豫,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一边遣人去巩县东二十里的罂子谷筑城设寨,一边挖掘壕沟,孤立洛口仓与巩县。

天雄军万人作为预备队,押运粮草慢慢南下。

两路大军计十二万余人,浩浩荡荡,声势煊天,梁人闻之,一时为之变色。

至此,夏军的作战计划,通过他们前插的两个方向,已经彻底无疑地暴露在梁军面前。

不过也无所谓了,大军不动则已,一动则以狮子搏兔之精神,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邙山

乾宁三年(896)的元旦很快来到了。

白司马坂外围,数不清的游骑四处活动,远远覆盖数十里的范围。

而在白司马坂之上,一座木质营寨已经立了起来,天德军副使杨晟带着两千五百步卒进驻寨子。

营寨旁边,土团乡夫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工作:壕沟的挖掘、壕墙的加固、陷马坑的布设以及鹿角枪、铁蒺藜之类的防御武器的安装。

显而易见,他们是打算牢牢钉在此地了。

午时,天德军使蔡松阳亲自上了这座被命名为白马寨的堡寨巡视。

白司马坂,又叫白马坡,西南距洛阳三十里。大军突入到这个地方,对梁军的心理震撼是非常大的。

其实梁军也有机会,如果洛阳方面派出精干部队北上,郑州方向再出动大军西进,河阳南城守军出动袭扰夏军后路,完全有机会将渡河而来的夏军歼灭于大河南岸。

但郑州方向的大军没了,地方上只剩守备兵马,自保还来不及,根本不可能西进增援。

这回,就看谁动作快了。

仔细巡查了一番后,蔡松阳与杨晟交代了一些细节,然后带着亲兵呼啸离去,直趋东面十余里的平洛寨。

这个寨子位于邙山北麓一条相对低矮平坦的通道出口,驿道出其中,向北直抵河阳。

向南的话,穿过邙山,可抵洛阳东面的积润驿。

这个地方其实是汉魏洛阳故城,积润驿就在故城上东门外,附近有漕渠码头石梁坞,河面上有石桥,对面是石桥店,西距洛阳约三十里。

寨子也已经完工,不过土团乡夫的工作并未结束,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在寨北的邙山北麓筑城。

天德军三千步卒进驻了寨子,全力戒备。

“洛阳两条向北的驿道都堵住了,我倒要看看,胡真急不急。”站在北风呼啸的山岭之上,俯视着到处是断壁残垣的洛阳城,蔡松阳哈哈大笑。

他的笑声似乎穿越了时空,落到了数十里外的洛阳城中。

胡真第一时间去找长直军使寇彦卿,结果人家不在,再一问,去偃师了。

胡真虽气他不知会自己一声就擅自行动,但去偃师并没有错。从偃师东北行七十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