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节(2 / 3)

加入书签

邵树德扫了一眼战场,策马回转。

郑勇刚刚带着千余人赶至,亲眼目睹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心情澎湃。

邵树德高举着骑弓,呼啸而过。

走到哪里,军士们皆以枪杆击地,目光紧紧追随着那道大红色的披风,欢呼不已。

郑勇羡慕地看着主公。他是这支部队的军使,最近一个月也一直在辛苦操练,吃住都在军营内,可谓同甘共苦。但如今看来,得了军心的还是夏王,个人武力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听闻晋阳李克用亦甚得军心,或许和他经常在一线厮杀脱不开关系吧?

他的长子李落落,目前担任骑将,亦喜身先士卒,每每带队冲锋。这样的主公,确实容易得军心,也更能掌控部队。

“贼人已溃,我军必胜!”郑勇高举起手中的铁锏,喝道。

“必胜!必胜!”

整齐划一的吼声越过淠水,传到对岸。

真正的氏叔琮立于高坡之上,见状冷哼一声,下令击钲,停止渡河。

虽说渡河作战从来都是难题,古来征战,夹河对峙者不知凡几,但突破不了一万新兵的防线,确实让他的脸有些挂不住。

不过这才是第一次试探攻击,接下来他会好好想一想,一定要杀到淠水对岸去。

稳如泰山

邵树德也不知道进入三月以后,为何一直雨势连绵。

这个时节的气候,真的有点乱了,或许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过,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农作物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水,如果你没被战争波及,田地没有撂荒的话,那么应该会很开心。

淠水水位涨了多少,已经没法说清了。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非常浑浊,这是上游有大量泥沙冲下来的标志。

河面上的枯枝败叶也很多,偶尔见到一些动物的尸体。

到了这几天,人的尸体变得更为常见,一具又一具地漂往下游,汇入淮水。

这里面大部分是战死的梁军尸体。自从三天前那场战斗之后,这两日梁军又在试探渡河,其中一次还是夜间冒险,但都被挫败了,前后大概损失了近两千人。

到了这会,他们已经放弃用船只渡河的想法了,因为运力小,效率低,即便上了岸,人数也严重不足,容易被赶下河去。

梁军最新的举措是将船只收集起来,到上游找地方造浮桥。

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朱景的“游击队”牢牢盯着。而造浮桥需要动用许多人力,根本瞒不住,这会刚造了一半,就被夏军遣人用火船焚毁了。

河西岸的这一万蔡人新兵越打信心越足,原本的惧怕已经丢了不少,算是缓过劲来了,发现靠着淠水阻敌,好像也不是太难。梁兵一次能过来的太少,往往后援不继,他们完全可以靠人数优势,趁着敌军刚渡河那阵的混乱,战而胜之。

当然,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邵大帅为了阻止梁军渡河,也是拼了老命了。数次上阵,带着五百骑亲兵多次救场,不然多半已经让梁人得逞了。

就比如第一次渡河,那三百梁兵差点直接击破千余蔡人新兵,若不是关键时刻邵树德亲自带骑兵赶来,多半就没戏了,成功被梁人抢渡。

“雨势连绵,本来我不喜,现在看来,帮了不少忙呢。”邵树德策马走在河岸边。

河面宽了不少,水深了很多,冬季枯水期能直接趟过去的河段已经不存在了。

“大帅,谨防梁人绕道偷渡啊。昔年伐灵州,卢怀忠便自上游数十里外渡河,于风雨之夜强袭贼军营寨,大破之。”陈诚下意识走在邵树德外侧,提醒道。

“朱景偷袭了几次梁人,声势大振,部众扩大到了三千。有他们这支熟悉地理的兵马在,梁人从南侧迂回,也没那么简单。”邵树德说道:“再者,盛唐、霍山那一片,多沼泽山林,地形复杂,我看梁人已经放弃从南侧迂回渡河了。这与伐韩朗、康元诚时不太一样,灵州地势平坦,一眼望不到头,到处都是路,与寿州完全是两回事。”

“便是南侧不行,北侧呢?”陈诚又道:“折从古便在淮北遇到了贼军,五千余众,可不一定能拦住。”

折从古的两千骑兵在颍上县附近遭遇了氏叔琮所部五千余人。

一番试探之后,发现这支以步兵为主的部队不好对付,骚扰了两天,人家一点没有累得受不了,要崩溃的样子,反倒顶着袭扰继续前行。

折从古也是个聪明人,立刻分出一千骑,冲进沿淮各个村落,将大大小小的船只尽皆破坏、烧毁。

梁军这才停下了脚步,返回颍上县休整。与此同时,骑兵侦察到了颍口大营附近囤积了不少船只,他们还是有可能利用这些船只,继续向上游挺进的,不得不防。

“守一天算一天。”邵树德的思路很清晰,立刻说道:“淠水并不是我的底线。全军后撤也是可以接受的。此战之精髓,在于迟滞。朱全忠的时间,可没我那么充裕,每多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