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0节(2 / 3)

加入书签

章还在与杜洪、冯敬章纠缠不休,江西钟传惶惧不安,遣使至汴州,请求暗中结盟。不出意外,被拒绝了。

不知道钟传会不会派人前往鄂州乃至关中,求邵树德帮忙。

鄂州杜洪,目前看来,投向邵树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今年居然没上供。遣使去问,也吃了个闭门羹。这贼子,日后定要你好看!

寿州刺史江从顼匆匆上了八公山,与氏叔琮见礼。

氏叔琮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江使君勿忧,此番西征,军势浩荡。听闻邵贼南下襄阳,此时或已至蔡州,待我断其归路,可一举成擒也。”

江从顼有些犹豫,道:“氏都头统军,自无问题。今筹措了一批酒肉劳军,还望笑纳。”

氏叔琮的脸上多了几分笑意,道:“江氏镇寿州,有大功焉。芍陂我看了,有万顷良田,今后大军征战,或有赖于此。”

寿州位于黄淮平原,有芍陂之利。

春秋时,孙叔敖作芍陂,在寿州安丰县。隋开皇年间,寿州长史赵轨扩建芍陂,灌田五千余顷。到了国朝肃宗上元年间,芍陂进一步开发,灌田万顷,号“安丰塘”。

也就是说,寿州五县,光一个安丰县的芍陂水利工程,就灌田万顷,一度成为远近诸军重要的军需来源:“淮、广陵十镇皆仰给于此,疆场丰稔,无复转输之劳。”

事实上安丰县并不止一个芍陂工程,还有永乐渠等。而寿州理所寿春县也有引淮、淝灌溉的良田,西边的霍丘县也有两个陂塘。寿州一度成为“淮南田赋之本”,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寿州还盛产茶叶,霍山黄芽是茶中名品,有朝廷开办的贡茶园。建中年间讨淮西吴少诚,德宗给他罗列的罪状里就有“寿州茶园,辄行纵夺”这一条。

寿州窑还是国朝六大名窑之一,更兼水陆交通发达,商旅繁盛,舟楫众多,确实是一个很富庶的地方。

寿春者,古之都会也,可并不是虚言。

江从顼看了眼淮水岸边正在行军的骑兵纵队,有些敬畏,道:“都头军威雄壮哉!某在此祝都头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借你吉言了。”氏叔琮笑道。

※※※※※※

邵树德在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申州。

杜洪治下安州刺史武瑜、新官上任的光州刺史陈素联袂来见。

“濠、亳、徐、泗、汴、宋州贼,多劫江西、淮南、宣、润等道,许、蔡、申、光州贼,多劫荆襄、鄂岳等道,劫得货物,北归本州货卖,循环往来,终而复始。”邵树德站在一处村落外面,自言自语道。

武瑜不解,陈素却是有文化的,立刻接道:“倚淮介江,兵戈之地,为郡守者,罕得文吏。村乡聚落,皆有兵仗,公然作贼,十家九亲,江淮所由,屹不敢入其问。”

邵树德大笑,指了指村子里抽刀持弓的百姓,道:“以前我不信,现在信了。家家皆有兵仗,犷戾尚武,并无虚言。”

他们所说的其实是懿宗朝的“调查报告”。从汴宋到濠泗,盗贼实在太多了,劫掠货物,穿州过县,大摇大摆。甚至远蹿江南,饱掠一番后再回河南。以至于朝廷召集宣武、鄂岳、淮南等镇联合出兵,征讨盗贼,但始终无法剿灭。

十户百姓之中,有九户要么是盗贼,要么和盗贼有关系,你剿得完么?淮西民风尚武,州县官员,罕有文官,民间家家户户藏有兵仗,官军也不太愿意和这些亡命徒拼命,不值得。

元和平蔡,平得可并不彻底。对抗朝廷的淮西节度使是完蛋了,但蔡贼并未完蛋。

庞勋在徐州举事,“光蔡群盗,皆倍道归之”。简直离谱,哪里有人造反,蔡人就一窝蜂跑过去入伙。

会昌年间,担任黄州刺史的杜牧就曾说,黄州武风甚于文风,“黄境临蔡,治出武夫”,地方官员几乎都是武人。而黄州仅仅是淮西的邻居,都这个鸟样了,真正的淮西诸州是什么样子?

元和以后,全大唐职业化程度最高的武夫群体,应该就是包括汴、宋、陈、许、汝、蔡、申、光在内的河南西部诸州。讨昭义刘稹、定裘浦起义、平庞勋之乱、河陇抵御吐蕃、西川对抗南诏等,还有百人定岭南的奇功,甚至名声都传到了交趾,乱军听闻“黄头军”渡海到交州,直接把扣押的安南都护放了。

足迹踏遍东西南北,不是当官军,就是做盗贼,这就是他们的职业理想。

“大王这是……”武瑜有些不解,下意识问道。

“我要募兵。”邵树德说道。

“粮草不足,为何募兵?”武瑜更不解了。

“丁会、杨师厚、张全义有众四万。”邵树德脸色一正,道:“若龟缩不出,如何破敌?粮草之事,就得着落在武使君身上了。实在不行,我便只能带着手下‘群盗’自己想办法了。安州六县,百姓确实粮草无多,但不要告诉我没粮!粮食在何人之手,你自当有数。”

邵树德本不想用这种方式对待地方土豪的。

但根据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梁军采取了以守为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