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节(2 / 3)

加入书签

子,这酒点到即止。”

萧遘、封彦卿齐笑。

萧遘放下酒樽,感叹道:“今日入城,方觉长安物是人非。昔年诸多好友,或失散各地,或毁于兵灾。这煌煌上都,住着竟还不如河州安宁。”

确实,河州这些年来还是有所发展的。

萧氏崇佛,除重修了开元寺之外,又在城内新建了两座寺庙。

河州城墙也经历了一次扩建,如今城周已有二十里上下,即便在中原也不算小城了。

户口更是繁盛,经常有西域商队特意绕道经过,贸易也挺繁荣。

从某些方面而言,河州理所枹罕县已经超越秦州理所上邽,成为陇右镇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在这一点上,萧氏是有大功的。

封彦卿闻言略微有些嫉妒。

这老头不服输啊,可惜他没当过节度使,这会也只能不是滋味地听着萧遘“炫耀”,如之奈何。

“长安已定,不会再有什么兵灾了。令公若喜欢,不妨就此住下来,我在京中,还缺个沟通内外之联络人。”邵树德提议道:“从今往后,小事皆让南衙北司做主,我不管。但大事,还需有人把关。”

萧遘早有心理准备。

作为夏王的谘议参军,出谋划策之人,当长安朝廷的幕后操纵者,是完全预料得到的。况且这项工作并不繁重,他只把握大方向,具体事务肯定还有明面上的其他人来处理。

“殿下既有此意,老夫拼着这把老骨头不要,也要做好此事。”萧遘回道:“惜垂垂老矣,不能再为殿下筹谋几年了。”

兰陵萧氏南梁房长安这一支,基本已经与邵树德深度绑定了。萧遘、萧蘧二人对朝廷也没甚感情,有他们在京中坐镇,邵树德也能放心遥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绛州刺史萧蘧将出任同平章事,为四位宰相之一。

邵树德最近还在拉拢刘崇望,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但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或许因为还在随驾途中,等抵达京师后,邵树德还将与他长谈一次,若不行,那就只能放弃了,换崔胤,虽然邵树德不是很喜欢这个人。

“如此,便请令公就任太师一职。”邵树德说道。

太师,地位崇高,是为三师之一,但没有实权,正适合充当幕后掌控者。邵树德不想做得太难看,得让圣人有一种万事还在掌握中的虚幻感,因此不会在明面上控制朝政。

“敢不从命。”萧遘笑着应道。

封彦卿欲言又止,酒席吃到现在,他好像只是个陪衬。

“王傅亦得帮忙。”搞定萧遘之后,邵树德又向封彦卿敬了一杯酒,笑道。

封彦卿暗暗平复激动的心情,云淡风轻地说道:“小女既为夏王孺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有所命,尽力而为。”

“礼部尚书一职,还望先生不要推辞。”邵树德说道。

封彦卿微微有些失望,但还算满意。

礼部尚书,正三品,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尤其是最后一项,明年春季就要科考了,例由礼部尚书或侍郎为主考。谁被主考官取中为士,自然有一份亲密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大王所求之事,老夫明白,定然办得妥妥帖帖。”封彦卿说道。

“那就好。”邵树德放下了一件心事。

萧遘当太师,萧蘧当宰相,二人一明一暗,影响朝政。

封彦卿主礼部,既能网罗人才,为王府所用,亦可与萧蘧互为奥援,互相支撑。

刘崇望如果愿意投靠,可出镇西川,那么崔胤便留在朝中继续当宰相,看他那热切的投靠意思,亦可作为邵树德影响朝廷的棋子。

中官韩全诲典禁军,掌握着掀桌子的武力。

京师左近还有奉天节度使王卞,问题不大了。

邵树德只打算暂先做到这步,观望下天下局势再说,免得被人黑出翔,当董卓给讨了。另外一点顾虑就是担心吃相太难看,导致诸镇人才不再来长安,或者不再上供。

总之先看看再说。

※※※※※※

政务上的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军事上的整编也在争分夺秒进行。

接下来两日,韩全诲跑得可勤了。

西门重遂在京中当然有眼线。韩全诲攀上了邵树德的事情,他如何不知?

韩全诲已经别无退路,他和西门重遂必须死一个,因此几乎整天跟在邵树德身边,事无巨细,尽皆请示,恭敬无比。

另外,还建议请奉膳局的大厨过来给邵树德做饭。

见邵树德一个人住在府内,晚上还送女人来侍寝。

邵树德略感身体乏力,还请太医来帮忙瞧病。

简直比儿子侍奉亲爹还孝顺!

“神策军,我打算留给你万人,今只有五千,还有五千在圣人身边,我会助你夺取。”邵树德在女人的服侍下穿好袍服,到中堂内坐下,慢悠悠地说道。

长安本有神策军五万余人,平乱过程中诛杀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